法国初中生轻松吗?

标签:
教育育儿 |
分类: 教书在法国 |
法国的学龄儿童、学生,每六周的学习就会迎来两周的假期。(让我这种连减负都没享受过的70后情何以堪?)刚来法国那会儿,正经质疑过他们的学制,心里想着就这样的学习节奏,那还学个什么呀。
为了让感兴趣的你理解的透彻,我细述他们的学期和假期的安排。(拿2015-2016学年为例)
9月1日开学至10月中旬------万圣节假期(秋假)
10月底重新开学至12月中旬---圣诞假期
1月新年过后开学至2月中旬----寒假
3月初开学至4月末迎来了-----复活节假期(春假)
最后这个学期要长一些,大概两个月左右(或者也是6周)就迎来了为期两个月的暑假。
大学以上的学生假期安排会相对少一些,其他的中小学、职业高中等都是这么幸福地“屡屡放假”。
相比我们有些学生披星戴月,法国学生的学习节奏真是貌似轻松不少。
但这只是外观的表象,当我作为一个双语二外的老师站在一个还算客观的位置观察时,我发现:小学生也许还可以轻松加愉快地应付学习,但是初中之后,法国的学生并非像想象的那样轻松。
以此类推,我们需要质疑的是:外国的教育是否真的好像我们曾经想象的那样-----自由、宽松和简单!?
以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为例。他们的不轻松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没有固定教室
法国大多数初中高中不给安排固定教室,老师们也会因学科的重要性而分享一间学科教室,学生们必须利用课间的5分钟迅速地在走廊间的小柜子换好课堂用品然后迅速赶到教室门口。
11岁的小同学初中生活亦始每人就领一张表格,上面写满了课程表以及教室安排。他们看上去个子小小的,眼神稚嫩,肩膀单薄,但是却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从有固定教室到没有固定教室的转变。这个变动看似很小,但其实对于低年级同学们的时间安排、统筹组织以及脑筋转换都是个考验。刚开学那会儿有好多初一的学生忘了到柜子里拿书,再不就是找不到教室迟到。
总之这样换来换去确实不轻松。
中国的学生大多都是有固定的教室,只需要换课本、换脑筋迎接老师就好了。而且我们每节课大概40分钟还有课间的10分钟,法国的学生每一课却是50多分钟,只有5分钟的休息,看似只差个10来分钟。
(二)没有班主任的跟随
看完了法国的班主任,再想想我们国家的班主任,总算是明白了,为啥说我们的老师像妈妈。我们的老师是真的把当妈的活包下来不少。
首先如果班级没有固定教室,那么班主任就没有一个固定地点跟学生们长期相处,班主任老师通常是主科老师(法语、数学、地理历史或是英语),上完课就和学生们分开了。如果因为不同的原因老师需要联系学生的话,那么就只能是满学校的找或是满操场的抓,但是大多数法国老师是不会麻烦自己到那个程度的。老师找不到估计就那么地了。
学生们不同课的间隙会被安排到自习室学习,有学生处的老师统一管理。那种管理就是非常统筹、非常不个人化的管理,也就是只要你不闹出太大的声响就理不着你的管理。至于你是否做作业,是否解决了科目的弱项,是否早恋,是否有心理波动,谁也不会问。
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的自觉性就经历了考验。而大多数这个年龄的学生们是没有这个自觉性的,如此一来,学习的任务没有及时完成、或是思想长毛儿等等问题而没有班主任追踪,只是暂时逃避了而已,而并不代表问题已经解决了。所以没有班主任了解每个人的情况外加及时对症下药真的是很有弊端。
法国的班主任职责是学生们学校生活的大事小情如若需要,他们会利用联络册或是预约谈话跟家长联络。至于我们的班主任苦口婆心、循循善诱的桥段。。。。应该是不会发生在这里。就算发生也是很少。所以在这个崇尚自由民主博爱的国家,迷茫的青春期孩子们就需要自己探索出一条没有太多指引的道路。
而我们的孩子们始终有人在对他们进行关怀和跟随,给他们指引方向。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我们的孩子们有人管反倒更轻松些。
(三)课时安排浓度强大
法国的教育经费也不是那么宽松,所以导致他们可以拿过来顺手用的老师并不是充裕。通常一个老师都是跨年纪教好几个班级,课时安排就肯定不可能考虑得那么周全。好些时候好像法语数学那样的重要科目安排在下午4-5点放学前一个小时。。。。这个时段的课真的是很可怕。孩子们经过一天的学习都焦躁了,都饿了,再加上马上放学了,都归心似箭了,没有几个学生真的可以做到平心静气地听课学习,学习效率真的很低下。
我觉得这点国内做得要科学很多。N个班级就有N个班主任,N个班级都有自己的配课老师,这个老师最多不会教超过两个班级(当然了,我们的批改任务也不轻松)。大多数的主科都安排在早上,吃完午饭之后的两课安排的都是些考察科目,之后都是自习,而且有班主任管理。
(四)谁说国外没有作业?
法国小学生有作业,(而且我女儿三年级时的作业还不少呢),中学生的作业更多,我问过其他科目的老师,他们都普遍反映没有作业不能保证
孩子们消化学习内容,所以作业还是很有必要的。加上孩子们没有固定教室固定课桌,所以所有的书本所有的作业就天天背着。我试着提过初一学生的书包,是个相当的力气活。。好多的作业会设计到查找资料、做小演讲,可能背诵的内容会相对少一些,但是需要自己找方法解决问题的作业肯定不少。所以,再听谁说国外的学生都不背书包都没作业那样的描述大家可以直接当成谣言给辟了。
(五)复杂的家庭模式
貌似家庭话题跟学生是否学习轻松没关系,但是我认为关系大了。非常大!!
离婚率升高是个全球现象,绝不仅仅是中国或是法国。但是最起码我们的人有一个结婚和离婚的仪式在向全社会宣布两个人的结合和分离。我并不是说没有节制的结婚离婚就是好,我觉得感情的开始和结束有一个交代和仪式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孩子们。
但是法国的家庭现状不是这种情况。
好多家庭的父母没有结婚,而是同居的状况下有了孩子们,好多家长们分开时也没有一个仪式,到底是不是“提着行李就同居、拿着行李就出门”我就不知道了,总之不是一个特别清晰的概念。由于好些成年人们的选择不需要向任何人交待,只是“爱字当头跟随我的心”,好多的爸爸妈妈们会带着孩子们经历几次的分分合合,好多孩子们目睹爸爸或妈妈跟这个阿姨过几年、跟那个叔叔过几年,有些家庭一家五口却没有两人是同样的姓,几个孩子均来自不同的爸妈情况也是有的。。。。
这样的家庭模式绝对不在少数,孩子们背负着父母分开的痛楚和好多不清晰的概念面对一天天的学习,你说他们轻松吗?真的不轻松。
我们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貌似守旧,貌似要向除了自己以外好多的人交代(自己的爸爸妈妈,大姑子、小姑子,大舅子、小叔子,或者是邻居家的老谁和老谁家的小谁。。。。),但就是因为有这些交代,我们的孩子才不会那么孤寂。面对父母的分离,总会有一个姥姥奶奶或是姑姑大姨来关心孩子们。(当然了,谁的关怀都不如原生态家庭的关怀)而法国就不会有人管这些闲事。自己的爹妈如果不觉得两性的分和是个问题,如果不觉得需要向孩子们交代什么,那么外人是没有权利过问的。
学校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在这个缩影里可以看到好多当地的人、情、事、物。透过孩子们小小的肩膀也能或多或少前瞻出他们要面对的未来。
法国的初中生不轻松,中国的初中生也不轻松,我们一致认为中国的学生要辛苦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学生们。其实真的是这样吗?不见得。我们没有深入地生活在另外的环境里,我们并不知道人家要承担怎样的社会压力和社会责任,家庭压力和家庭责任,学习压力和学习责任,我们更不知道他们小小的年纪里具体的苦痛是否就要少于我们的高考和我们面对的竞争。
这只是我看到的一个片面缩影。希望能给那些对于国外学习生活存有诸多幻想的大家一个提醒:一个完美无缺的生活学习环境是不存在的,还是把握好自己有的资源,珍惜眼前的机会,把自己应该用的力气用出来,那么好的结果总归是会出现的。
前一篇:亲子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