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顺中国行(一)-----出发前的准备

标签:
育儿 |
分类: 儿子 |
人也算是神奇,偌大的地球,因为各种交通工具的存在而变成了一个村。从村西头到村东头儿,也不过是一天的时间。
上周一送走了六六,(此处省去1千字。。。)回到家开始准备第二天和顺弟回国的行程。
整个行程虽不轻松但是一切顺利。回观这一切的顺利,不知是不是缘于出发前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当24小时的一番辗转之后终于躺在了妈妈家舒服的大床上时,我特别想把这个小小的出行经历写下来,除了作为小人儿的成长记录,也希望能给其他的爸爸妈妈一些借鉴的灵感。
截止到我们出发时,顺弟的个人情况:
年龄4岁7个月,体重15公斤,身高1米左右,身材不高大,体重略轻盈。文化程度:幼儿园中班,没有开始任何业余特长班,没有参加任何课程,个人爱好:秋千、运动足球、和爸爸务农、和姐姐玩耍斗嘴、看图画书、听故事等等。有自己的脾气,会偶尔犯驴脾气,但是不大比例的乱发脾气,千言万语一句话,是一个路人甲的小孩,是一个小孩路人乙,是一个平凡的小孩。
我们的出行是一个老百姓的普通探亲假期,没有公务舱,没有保姆,没有任何高大上的元素,不仅如此,因为连爸扭到了脚不能开车送我们到巴黎,我和孩子还得坐火车从图尔到巴黎机场,所以整个旅程更加普通并且貌似有一些余外不便。
虽说现代交通工具确实顺捷而舒适,但是相比自己独自出行或是成年人三五成群的出行,和自己带着年幼娃娃出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年龄在6岁以下的学前儿童,这其中有好多家长不好控制和不好预期的因素,于是我们在出发前和孩子做了相关的思想动员。
也不是故意整大词儿,而是孩子的认知储备确实要局限一些,一些我们认为非常显而易见的事情,孩子们未必真的明白为什么。
比如孩子有必要了解一下:为什么自己就要离开家一段时间?探亲假期和普通的出国度假有些什么不同?为什么去中国?什么是中国?中国跟你有什么关系?
六六对于自己是个混血儿身份认同的比顺顺深刻很多,这和她在中国生活过两年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她对国内的家人熟悉好多,语言的驾驭能力也高很多。
虽说顺顺在中国出生并且一直待到10个月才去法国,而且去年春节的时候我们一家四口也回国了,但是因为那时他的年龄小,对于这一切的一切都不理解不了解也不愿意去理解和了解,他看重的就是能跟爸爸妈妈姐姐在一起,至于到底去哪,看什么,吃什么。。。。他都不是特别的在乎。这种情况下,其实他去法国还是中国或是中东,对于大人们来说意义也许特别,但是这个旅客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虽说也只是一年多以后而已,但是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小二从3岁长到4岁半,在幼儿园里经过了整整一年的学习,认知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汉语表达能力都提高了很多,所以他的问题多了起来,我们需要跟他准备和分享的内容也多了起来。
我在订完票之后就跟小二说我们家的安排,包括妈妈为什么这么晚才决定回国,为什么姐姐去夏令营不回国,爸爸留守工作不回国,只有我和顺顺出发的原因,除此之外,我跟他解释妈妈是中国人,妈妈的祖国在地球的东面,在地图上,我给他看了中国和法国之间遥远的距离,小二用巴掌一比划兴奋地来了句“它们这么小,离得这么近!!!”我并没多说,跟4岁的知识分子讲比例大小是没什么意义的,我只能说“看上去很小,其实很大很大的”。我要分享的主要内容是让他理解地球上有很多很多国家,“地理”不仅仅是一个名词而已,他是有意思有意义的。
除此之外,我告诉他探亲假期是看看姥姥姥爷大姨等等这些国内想念他的家人,我们要去近距离地见见他们而不是对着电话电脑视频了。
话已至此,有一个貌似题外的我和儿子的小对话-----
小二那天问我:妈妈,你怎么离你的妈妈那么远?
我告诉小二:因为妈妈决定跟爸爸组织家庭,并且决定生活在法国抚养顺顺六六长大,所以我就得离我的妈妈那么远。
小二又问:那你经常看不到你的妈妈呀。。。。
我说:是哟,看不到,很长时间会看不到,所以只要有可能我就回家看看他们。但是每个人长大之后都要开始自己的生活,所以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小二略有所思,然后一字一句的说:妈妈,我也要开始自己的生活,我想找一个人一起生活。
我反应过激地问:你想找谁一起生活?
小二说:我想找一个我爱的人。我想找EVA(他的同学),或者是另一个FEMME(女生),开始我自己的生活。
我有些崩溃,没想到行前的对话会让我儿子生出离家的想法。我问顺顺:那你不要妈妈了?妈妈想你怎么办?
顺弟:妈妈,我不是说现在,我是说以后。我想你你想我的时候,我会每个星期给你电话,然后会经常来看你,你也可以来看我。。。
好吧,我承认,虽说我自己远离父母在天边,很久很久看不见,但是一听到自己的娃这么小便要做我成年之后才做的事,我还是很震撼的。(有些不是滋味。看来若干年后,我也要品尝孩子离家的酸涩)
言归正传,这番对话之后,小二对于计划了明于心,并且开始了对旅行的期待。
孩子爸脚扭伤了之后,我一直担心一个人应付行李的这件事上。当时想出来的方案是只拿一件行李,但是装箱之后才发现无论如何怎么精简,一件大行李都装不完,而且法航每件行李只给23公斤,我无论如何都得找到计划二。
孩子爸在这时四两拨千斤地说:第二件行李找个小小行李箱,让顺顺自己拿着。
我眼中的孩子行李就是个摆设,就是一个让他们可以有种出行感觉的道具,我从来没期待过他们可以真得在行李箱里装些干货,也没想过他们会真的从重量上帮到我。孩子爸说如果有他在,那肯定不会给孩子太多的重量,但是眼前的情况没办法,那只有让小男人有真担当了。
孩子爸把孩子叫到小行李前,跟孩子认真地说道:顺顺,你和我是这个家里的两个男人,我暂时长得比你高,你暂时长得比较小。但是记得爸爸以前跟你说过的吗?无论大小,是个男人,就要爱护和保护女人,尤其是自己的女人。
我在旁边听着都要笑哭了。。。。一个大男人对着个刚过1米的小人儿讲什么男人。。。。保护女人。。。。还自己的女人。。。
孩子爸没搭理我,继续说:现在家里最重要的女人妈妈需要你的帮助。爸爸不能送你们到机场了,因为爸爸的脚扭伤不能开车对吧?这句是小二说的,看来孩子对于现状还是有一定理解和评估的。
对!爸爸不能开车,只能送你们到火车站。你和妈妈需要坐火车到机场,其中要走很多的路,妈妈一个人领着你不可能拿两件行李,所以这一件行李爸爸要求你从头到尾都要自己照顾。这个照顾包括自己拖着行李,看着行李,不离开行李,不能半路叫苦让妈妈帮着拿这件行李,更不能要求妈妈抱,妈妈需要拿一件大行李,再加上一个背包,还要领着你的手,妈妈需要做很多,所以你一定要帮助爸爸照顾妈妈,照顾自己的行李,不为难妈妈,这样才是一个男人,这样才是一个爸爸的好小子!
孩子爸坚定地抛出一个问题:你能做到吗?
顺顺看着高大而坚定的爸爸,来了句:爸爸,我能。
接下来,孩子爸像教人开车一样教顺弟如何推、拖行李箱,如何转弯,前进,后退,还和顺弟反复演练,并提出转弯时不要走得太快,要留出一段距离再转弯,不然行李就卡在墙角了,练习了几次之后,小二推着行李走的确实挺灵巧!
我真得表扬孩子爸。我没想的那么细致,只想着让孩子知道我会有很多事做,会很忙,需要他一路听话和配合,但是没上升到“从家里的男人要照顾女人”的角度去教导,更没有想到要训练孩子如何推行李箱。。。。
小二对于这个谈话的内容和事后的训练显然是重视而买账的,认认真真地听完学完之后,就高高兴兴地出去玩了。
思想上的意识提升了之后,接下来我和顺弟认真地挑选了旅程中他想要玩的玩具。
我告诉他我们要坐1个半小时的火车,然后是9个小时的飞行,时间会很长,所以需要拿点不是很沉但是他可以玩很久的玩具或是书。
顺弟对于时间长度的概念非常的不明确,问我:妈妈,很长是多长呀。。。
我想了想说:就是你上学的时候,从早上妈妈送你上学,你一直一直待在学校,一直待到托管班的最后,记得那次妈妈最后一个来接你和姐姐吗?我们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到北京。
小二一听,想了想说:那真的很长呀。可是我不想那么长呀,我想马上回到中国。
我说那不可能,中国离着很远呢,所以你刚才说地图上的距离那么近,其实不近的,因为是在书上在地图上,其实很远呢。
充分认识了距离远、时间长这个事实后,小二最终选了三本书,一个乐高直升机,5辆小车,还有故事机。这些东西都装在他的小背包里,触手可及。
(我至今为止还没让顺六碰手机和IPAD,所以这两项不在选择范围内。)
小二一路认真地照顾自己的行李,看着、拖着,前行后退转弯时都谨记爸爸给的建议,灵巧地左突右躲,没因为拖着个10公斤的箱子就摔跤绊倒,更没有因为行李沉而叫苦,除了上车下车的时候我需要帮忙提着,除此之外,包括上下电梯,航站楼之间长路的奔波转换,无论是走着还是小跑,小二都没埋怨一声。等我把行李托运完毕,看到小二的手被行李嘞得通红,想想肯定挺疼;还有因为光脚穿着凉鞋,顺顺左脚脚踝处被磨破皮了,这些小二都没对我说。
事实证明,生活需要小人儿们有所担当时,只要引导的得当,他们果然不含糊。这个为期一天一夜的旅行,不由得要为小二点赞。他除了行李照顾的好,还不骄不躁,不大声喧哗,其中的大小状况,包括北京到大连的航班晚点4/5个小时需要不停地顺延等等。。。。只要我跟他解释清楚,小朋友绝不纠缠、绝不会不依不饶。。。。
一切就绪,我们降落在大连机场时,我握着顺顺的手告诉他他真是个好男孩,做的真不错,小二腼腆地笑了。然后跟我说:妈吗,你别忘了告诉爸爸哈。
(由于旅途的颠簸和疲惫,再加上总是和顺顺BLABLA地说话,文章写出来才发现我根本没有配图照片,配上一张三年前的老照片,那时的他们原来这么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