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外的春节,最想家的什么

(2015-02-23 04:54:58)
标签:

育儿

情感

分类: 当妈妈的日子
今年过年的当口自己用心数了数,自从2001年出国到现在,自己回爸妈身边过过6个春节,剩下的9个春节都是自己在大洋彼岸度过的。
估计是因为现在孩子大了些,自己有气力感怀了,今年的新年过得有些"忧伤",对,就是那种心里淡淡的那种“忧伤”,那种貌似吃饱了撑了、有饱嗝打不出的“忧伤”。
三年前刚来法国那会儿,顺六年龄都不大(特别是老二),自己的法语又摆弄不明白,各种碰壁外加各种考验,连爸又忙个一塌糊涂,自己真真是每天忙到气若游丝、六脚朝天,遇到个过年过节根本没时间感怀,也没有什么情怀庆祝,也更没时间忧伤,就是一副呼啦呼啦往前赶的气魄,话说日子过得也有些许粗糙。
但回望那段日子我却没有什么歉意、可惜和后悔,那是我当时当刻能调整到的最好的状态,不是“逢佳节不思亲”,而是没时间呀没力气。
可今年真就不一样了,我们自己的小日子上了正轨,我的两个娃娃在茁壮成长,让我赶脚领着他俩去到哪里都是可以放心加安心;所以,演变出来的“小忧伤”也就顺理成章了。

人在海外的春节时段,到底最想家的什么呢?我总结了一下,最最敲打我心坎的其实就是四个内容。

(一)食物
对于家乡食物的怀念,没离开过家乡的人是没有发言权的。
我好歹居住在法国,按理说不应该有种“亏嘴”的感觉,平日里的一日三餐也都过得不错,可是一到春节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最最可恨的是自从发明了微信朋友圈这东西,国内的亲朋好友吃饭之前都养成个用手机“消毒”的习惯,非得把自己吃啥、喝啥、腐败啥的给照下来,然后不辞辛苦地上传朋友圈,然后让我们这一票吃不着、摸不着的人看,看呀看------里面有虾,还对儿虾,有鱼,还红烧、清蒸、煎炸的各种鱼,各种拿手菜:麻婆豆腐、拔丝地瓜、梅菜扣肉、夫妻肺片、姜葱炒蟹。。。。。还比着赛地晒!
关键是他们”三十儿“吃完了,”初一“吃,中午吃完了,晚上吃-----所以这帮人就”三十儿“照完了年夜饭”初一“照新年饭,中午照完了,晚上又照,让我是”三十儿“看完了照片”初一“接着看,看完了午饭的接着看晚饭。。。。。每家每户的饭都不重样,哪怕是同样一家人的菜都不重样。。。。。让我情何以堪?!
刚开始我还能按捺住自己的心情,平静地只点赞!但是过了一天半之后,我不能淡定了,我开始了抓心挠肝地羡慕嫉妒恨,我开始酸酸地留言、暗暗地反抗、默默地咽口水、急切地要同情:不要再上照片了,我们这种人在海外又厨艺有限的人也是要生活的,老这么用年夜饭轰炸我们的胃,是不是有些不人道呢?
不能再想那些画面了,再想,哈喇子要流到键盘上了!!!

(二)家人   妈妈
之所以放到第二个说倒不是因为家人真的是第二重要,而是觉得第一个写家人和妈妈估计自己要哭鼻子了。
其实吧,自己有了小家之后,也无奈地明白了世间残酷的铁律:忠孝不能两全!
以前理解这句话是通过那些英雄感慨自己为了报效祖国而不能孝敬自己的父母,而跨了大洋成了家才明白这句话也可以微观地用于我们这类远嫁重洋的女子:如果选择忠于自己的家庭,那么就不能孝敬自己的父母家人!
我不应该算是不孝敬自己的父母的那类孩子,因为自己毕竟没有给父母添余外上火操心的事情、也能对父母经常地嘘寒问暖、过年过节也会表示自己的一份心意,可是毕竟人不在身边,大事小情面前,自己出不上什么直接的力,分担不了直接的劳作,所以要说有多孝顺,那确实是谈不上。
有了自己的小家之后,紧凑的生活容不得我溜号,孩子们年龄还不算大,正是需要稳定陪伴的时候,想要确保他们稳定的大后方那就需要一个妈妈温暖的怀抱,所以对于自己妈妈的思念和依恋,那就只有化成长长的电话线了。
我特别爱在年前年后和妈妈聊天,年前家里来的客人、年后家里人聚会之后的感想,妈妈都要和我唠叨一下,我也趁机脑补一下家长里短。。。。跟妈妈聊完之后感觉踏实、温暖,也特别喜庆。
妈妈是个灵魂人物,她好,大家都会被她照顾的特别的好。
那天写关于春节的法语作文,也趁机问了一下自己究竟为什么会想妈妈。
自己现在也是妈妈了,所以时不时地会重新审视自己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也会重新定义一下自己和女儿之间的关系。我会渐渐明白,我妈妈的不易就是她选择了尊重我的决定!
天下的妈妈们估计都会有把孩子们留在身边的想法,我现在就有,估计以后也会有。妈妈肯定也有。可是,她却没有,也没有为难过我,,即使这个代价是她会经常看不到我,逢年过节地也看不到我,但这是我的选择,她选择相信我,尊重我,这是她的选择。
春节的时候,我尤其会经常地这么想,然后就会特别地感激她,然后就会更想她。。。。

(三)红包
红包面前,我们不再淡定!!就连老外都知道了红包的好处!
老公跟我回去的这几次中国新年,已经练就了一套红包礼仪:大年夜敲钟后赶紧给爸妈下跪磕头、遇到其他亲戚给红包一定会先推辞一番说”不要不要“,然后再面带微笑、欣然笑纳;对于红包的交换也是深谙其道。。。。
虽然过完年后发出的红包有可能跟收到的红包扯平(或是失平),但是因为有这个推搡、交换、互相送祝福、互相递红包的过程,感觉还是好!
有一年春节爸爸妈妈把红包藏到家里的各个角落里,我们一家三口(当时还没有顺顺)、姐姐一家三口把爸妈家翻个稀烂,就是为了找出每个人的红包,有时找到了不是自己的名字的红包,还非常不情愿地递给那个人,然后接着再翻再找。。。。。四个大孩子、两个小孩子玩得不亦乐乎!爸妈的春节成本老高了!!

(四)年味儿+人情味儿
原来在国内的时候也会跟着周围的人喊:现在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过年真没意思。
可是出国后再回国过年我再也没这么喊过。自己能从三十开始在家过完十五就不错了,还敢抱怨年味儿淡?瞧给你狂的!!
要知道,出国后在回父母家过的这6个年里,只有3个年是过完了“十五”,剩下的那3个春节都是初七、八就跟着春运的大队伍返潮了。
所以记忆中,对于这3个从“饺子”一直吃到“圆宵”的春节都是满满的、温暖的瞬间,那种有家、有家人、有家人爱的感觉就是满满的,温暖的。
我爸妈家亲戚多,腊月里的后两周加正月里的头两个周每天都感觉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有好多人我都不知叫什么了,好多次跟着大人们在后面“瞎嚷嚷”-----啊,你好,过年好,来啦,挺好的,哈哈,对呀孩子这么大了哈哈,都挺好的。啊,走了呀,不坐会了?好,过年身体健康哈。。。。
等客人走了,我问爸爸:他是谁呀?我应该叫什么?
爸爸有时会蒙圈地回一句:他不就是老谁家的那个小谁嘛!你叫。。。。叫。。。。我也不知道你叫什么!
即使不知叫什么也没关系,反正大家都热热闹闹地走动、热热络络地打招呼,一起吃喝玩乐的,只知道初几都不知道是几号星期几了。
通常我们家的小字辈会在初三下午组织一个”上限40下限14“的出行组,节目大多时候就是纯K,伴着喝呀吃呀啥的,但因为没有长辈们的参与,所以活动内容更加随意、活动方式更加自如、吃得内容更加火爆。
记得06年我回国结婚那一年,我们这些兄弟姐妹整个一下午唱完了吃、吃完了玩、还在寒冷的冬夜行走了一大段,那时除了大伯家的大哥和我家的大姐结婚有了孩子,我婚了但是无孩儿,剩下姑姑叔叔家的弟妹都是拔脚就走的”青葱少年“,一大批人外加一个老外拉着说走就走。。。。。好不快活。
再后来,每回回家时迎请队伍中就会多一个成员:或是表弟的媳妇,或是表妹的老公。。。。人丁越来越旺,成员越来越多,但是说走就走的可能却越来越小了,不是这个怀孕,就是那个回家喂奶,再不就是超下限成员年幼无人照看,活动凑得那么齐全的还真的就是我回国结婚那一年!
这就是日子,有进步、有喜悦,也有无奈。

絮叨完了,也知道自己究竟在想什么了。
送给第10个远离父母、人在海外的春节。也不是那么的伤感,毕竟生活没有亏待我,在远远的大洋彼岸,守着自己的小家、老公、两个娃娃,国内外家人身体健康、出入平安地顺利前进每一天,我不能再索求无度了。
海外的春节,最想家的什么

祝大洋两岸的全家人羊年:平安、健康、喜悦,顺六家的四个成员给你们送上祝福,我们大家都要在自己的家园快乐地生活,充实地度过2015年的每一天。。。。
爱你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