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消息就是好消息?
(2015-01-08 18:24:54)
标签:
情感育儿杂谈 |
分类: 当妈妈的日子 |
当年在国内学英语时第一次接触了西方的谚语NO NEWS IS GOOD
NEWS,当时我的第一到第十个反应都是困惑。我问老师“为什么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呢?”
作为从来没有过海外生活经验的老师,虽然他们英语说得挺溜,可是对于谚语这样的浓缩当地语言习惯、文化背景、俚语风俗和人文情感的综合性语言知识还是很空缺的。就记得老师反复的直译这句话,而并没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高论。
那时的我主要的困惑来自于我们新闻媒体、我们的传递消息的习惯和这句谚语的冲突矛盾处。
我们的CCTV无时无刻不在“全民一家亲”、GDP增长、新发明、新创新、新业绩、新壮举等等等等,
而亲戚朋友们之间互通的消息呢?谁家结婚了,谁家生儿子了,谁家孩子升学了,谁家搬新家温锅了。。。消息也都此起彼伏地振奋人心!
所以,我坚定不移地认定:新闻都是积极正面的,播报新闻就应该播报些喜悦而和平的!消息都是鼓舞雀跃的,只有好消息是用来分享和奔走相告的。
所以,坐在学校看到这句“没消息就是好消息”,想破脑袋也没明白。
在欧洲生活了10多年,早已习惯了铺天盖地地爆炸新闻涌向自己的节奏,只要一开电视,听到看到的用一个词概括就是:BAD!不是我爱飚英文,而是汉语的“坏”和“不好”都不足以表达那种消极的覆盖面。
年初,无论那时住的爱尔兰还是此时居住的法国,新闻一定要总结上一年国家亏损,失业上升,物价上涨,民众游行;年末,新闻针对年初政府的许诺一针一线地挑拣出:哪些没实现、哪些”逗你玩“、哪些”博眼球“、哪些遭人骂;年中,世界各地的金融危机、道德危机、战争侵略、恐怖事件、政客贪污、环境污染、全球变暖遍布海陆空。。。。
有一天,看新闻的间隙,孩子爸好似自言自语般地轻声感叹:为什么看新闻呢?反正都是些坏消息。。。
是呀,看新闻到底为了什么呢?
我看新闻是因为需要练习听力,况且从小跟父母一起看每天晚上7点的《新闻联播》已经让我形成了一种习惯,只要到一个新地点,我就要看当地的新闻。我确实很久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或者是从来就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看。我是不能让自己没有消息的,却没有留意到这个消息的质量是什么。
今时今日,我明白了,为什么西方国家都会有这样一句谚语:NO NEWS IS GOOD
NEWS.
往大里说,西方的媒体是要找出漏洞、问题和失误,他们的理念是要爆炸和震撼,虽然面对天灾人祸都会为之动容,但是作为职业媒体人,他们敏感的新闻性让他们分裂地看待”消息“,消息太好,天下太平,不足以成就一个”大“的西方新闻;消息不好,鱼死网破,代价巨大,但却成就了无数个”大“新闻。
往小里说,西方生活的理念是过好自己的日子,风平浪静时大家都不会通消息,没有我们中国人的那种”打个电话聊聊“的想法,接到电话时积极的内容是“逢年过节”“生日祝福””嫁娶生娃“,除去这些,欧洲人互通的其它消息通常就是:谁谁离开了,需要表示哀悼,需要的话还要参加葬礼;谁谁谁生病了,需要表示慰问。
所以在西方,大家给”消息“的定义基本上是坏消息。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看新闻时候的心情是沉重的,遍地的消极报道和挑剔,总觉得有些民不聊生、过不下去的感觉。而事实上,关了电视,生活还是美好的呀,但为什么电视就不麻烦自己报点好的消息呢?
昨天晚上,在听完了巴黎袭击案新闻报道后,六六告诉我:妈妈,我不喜欢那些杀人的人。我有些害怕。
我告诉六六,有爸爸妈妈在,我们在自己的家里,你是安全的。那些是新闻,是发生在巴黎的事情。
说完这些话,连我自己都觉得苍白。
对于孩子,我们在自己的家里,有父母在身边陪伴,如果这还不是安全,那么对于安全,还要求什么呢?
可是,对于现在的世界,这显然不是安全的标准。
我的安全标准也似乎是过时了。
现在的世界安全和安全世界,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呢:如果没有消息爆出,我们就是安全的;如果有消息爆出,那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否安全了。
看来我不能再像我父母当年要求我一样要求孩子们听新闻了。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到底会给我们带来恐惧还是安宁、悲伤还是希望、动荡还是稳定、胆怯还是勇气。。。。难道非得是”消息“说了算吗?
说我逃避也好,说我视而不见也好,总之,我不想再受”消息“的蛊惑了。漫天席卷下,我尽量保持那份冷静和宁静吧。
前一篇:今夜,我与法国人民同在
后一篇:如何帮助孩子面对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