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染病》说课稿

(2012-11-23 13:52:52)
分类: 教学随笔

《传染病》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传染病》,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作用和特点

    “传染病”这一节是“健康地生活”系列知识的入门篇,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同时又为下篇“免疫”知识的学习作好过渡。

本节教材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事例和生活中的材料,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主动地建构概念;二是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通过调查、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三是注重情感责任教育,考虑到艾滋病传染趋势的逐年扩大化,引导学生关注其传播与预防等。

2、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举例说明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病因;概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讨论、交流的探索过程,获取传染病相关的知识,并掌握一些资料、信息处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传染病的常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态度;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病人,关心帮助他人的情感,并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病因。

概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4、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别。

  二、教法与学法选择

  1、说教法

本课教学总的设计思想是想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和体验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提供来自于生活中的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理解名词和概念。

  2、说学法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思维特点,遵循“教必须以学为立足点”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流程分为五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我们的财富”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那么,怎样才能健康的生活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形象直观导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诱思探究,互动求知(分为四个板块)

①第一板块:常见传染病及其病因(设计三关)

第一关:你能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吗?

出示问题1,引导学生回答,再汇总学生答案。紧接着推出第2个问题:探讨疾病的病因,区分传染病。这是本堂课的难点,学生受知识的限制,可能对于有些疾病的病因不清楚,那么,教师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参与讨论。对于学生的疑问做简要的解释。最后得出传染病的概念。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层层引导,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第二关:追踪引发传染病的“元凶”。

设置A、B、C、D四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选择抢答。了解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的种类。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抢答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相关病原体的知识。

第三关:传染病为什么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

展示三组图片资料,引导分析,得出传染病的特征。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资料直观展示,引导分析感受传染病的两大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威胁的原因)

小结展示常见的传染病及类型

 

②第二板块:传染病流行的环节和传播途径

(通过“说一说”、“想一想”两步完成)

“说一说”: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以流感为例,结合学生经历,创设情境:小明感冒了……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源于学生经历而又高于简单经验的学习情境,促进了学习的有效性,并结合学生自身的患病经历,展示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想一想”: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

展示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有多种传播途径,如,SARS,空气飞沫传播……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传染病的几种主要的传播途径,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传染病。

 

③第三板块:认识艾滋病并学会预防

“读一读”:史后世纪的瘟疫——艾滋病

            我国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资料(教材72页)

“议一议”:1、艾滋病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2、如何遏制艾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的势头?

设计意图:针对我国艾滋病传染趋势的逐年扩大,引导学生阅读、讨论相关知识来认识艾滋病,既掌握知识又对学生进行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④第四板块: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展示三种对应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环节上形象的展现相应的措施,把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直观化,掌握将更深刻。

 

3、运用知识,实践创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动画”,激发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知识。

 

4、回顾小结,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采用汇报式小结,学生通过交流,回顾本节课重要的知识和思想方法,使知识结构化,也使学生养成归纳小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完成一份宣传作品

内容:与传染病有关的基础知识、防治方法或心理指导。

形式:文字、图画、诗歌均可。

设计意图:在课堂临近结束时,注重知识的发展延伸,让学生站在新的知识水平上重新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想探究与之相关的哪些问题?”拓宽了学生探究的空间,激励学生进行课下的探究。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收获同时也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

根据以上教学环节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第一节  传染病

一、常见的传染病

1、概念: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3、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二、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1、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四、评价与反思

本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过程以及探究过程的体验,强化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突出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能力,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点是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乐学”。

这节课节奏较紧,课上学生的活动也多,在教师积极引导和教学机智的控制下将会是最大的优点,为防止教师、学生任何一方准备不足,课前准备一定要做好做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