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五年嬗变成中国重要汽车制造基地之一

标签:
陈旭钦汽车财经智能制造 |
分类: 港城风采 |
从引进一个项目到壮大一条产业链

宁波五年嬗变成中国重要汽车制造基地之一
记者 陈旭钦
“今年上半年,全市汽车制造业增加值186.1亿元,位居工业行业首位,比去年同期增长25.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高达42.3%。”昨天,宁波市统计局总统计师许婷娅告诉记者,经过5年的积累与嬗变,汽车制造产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市经济的新引擎。
事实上,5年前宁波汽配零部件行业尽管实力雄厚,但整车制造业在国内可谓是微不足道的“小不点”。而吉利汽车的落子,表象上只是一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落户,可这一落子迅速改变了宁波的产业布局。从引进一个项目到壮大一条产业链,使宁波迅速跻身于中国20大汽车制造基地之一。
剑指千亿级汽车产业基地
这里曾经是一片芦苇茂密丛生的杭州湾畔南滩涂,然而,这里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版图中的点睛之笔。
昨天,规模宏大的宁波杭州湾新区吉利汽车基地的生产线上,一辆辆崭新的汽车在缓缓驶下来。在汽车总装车间,汽车都被高高挂在生产流水线上面,几百米长的自动化输送带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上流水线前,汽车还仅是一个钢铁骨架,而当它下线,已经有成型的汽车模样了……
照理说,这样的工作量,车间里肯定会是一片机器工作的轰轰声,然而这里的噪声却没有记者想象中那么响。“总装厂在规划设计时就考虑了安全、节能、环保的汽车工厂理念,输送线大范围采用了摩擦输送技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确保了生产进程实现低噪声、低污染、低能源消耗。
而这样的考虑,还体现在更多环节上,如为减少作业工人的劳动强度,这里的装配辅助设备可以对重量超过15公斤的零部件采用机械手飘浮技术;橡胶件软化用的烘箱采用了红外线技术,可以减少电热污染的产生同时节能;工厂还配置了环形汽车尾气收集装置,减少车辆运行时排出的尾气造成作业环境污染,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而在焊接车间,显现在记者面前的,更是一幅高度智能化的生产场景。这里的工作全部由机器人操作完成,把一块块大小不一的钢铁零部件,组装成汽车骨架。这些机器人身手非常敏捷,细长的“手臂”不仅可以搬运、组装部件,嘴巴上特有的工具还能将不同的零部件焊接在一起。
宁波杭州湾新区吉利汽车基地自从2011年4月11日第一辆汽车整车下线以来,只花了一年多时间,年产值就迅速突破百亿元大关。
无独有偶。2013年10月24日,随着首辆“新速派”轿车下线,上海大众宁波分公司年产30万辆整车项目在宁波杭州湾新区正式投产。从签约落户到投产,这个总投资117.59亿元的重大项目只用了22个月,不但创造了德国大众在全球建厂的最快纪录,也使我市出现了整车制造双星闪耀的产业辉煌。
这背后,体现出宁波人只争朝夕、敢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也折射出宁波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政服务效能。素来严谨的上海大众新工厂发展部经理、德国专家安谦悦赞叹:“这里我接触过的每一个人都很出色,他们的效率像德国甲级足球队一样高。”
2014年5月27日,总投资190亿元、年产40万辆的大众宁波基地扩建项目开工;今年4月29日,总投资130亿元、年产30万辆中高级乘用车的吉利整车项目开建……我市剑指千亿级汽车产业基地。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CEO兼总裁安聪慧说,“全面对标国际先进技术和生产程序、标准,四大工艺车间全部采用国际一流的装备和工艺,以打造全球一流汽车企业为目标,以全工艺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为要求,建设绿色环保的现代化工厂。”该项目车型是吉利与沃尔沃联合设计开发的全新平台上的车型,该平台将聚焦新能源汽车,打造拥有全球高端技术和质量标准的国际级中高级车型,预计整车于2018年投产下线。
虹吸效应壮大一条产业链
吉利整车项目开工,是我市千亿级汽车产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新起点。
据宁波杭州湾新区经发局投资统计科科长徐达立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区的上汽大众汽车产辆14.2万辆,产值达到213亿元;吉利汽车产辆8.46万辆,产值达到42.3亿元;中信戴卡、华德、屹丰等汽配企业产值达到77.7亿元,汽车制造产业占该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4%,充分显示出领头羊作用。
整车生产的虹吸效应,让法国佛吉亚、美国江森、美国伟世通、韩国万都、德国博世、中信戴卡等1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通过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资金链等上下延伸,重点发展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汽车以及汽车生产性服务业,构筑了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
以上海大众宁波分公司这个项目为例,可为宁波3000多家、全省7000多家汽配企业提供就近配套机会,带动区域零部件产值逾700亿元,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更是不可估量。一个占地200万平方米的上海大众宁波基地供应商园区,引进了德国采埃孚汽车变速箱项目、美国博格华纳涡轮增压器、延锋彼欧保险杠等一批核心零部件、关键零部件项目,目前已有40家企业入园投产。
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杭州湾检测基地投用,实现了在区内完成汽车强检、整车定型、汽车节能排放测试、灯光电器测试、整车碰撞测试、关键零部件测试等业务,补齐了产业链的检测短板。
集聚高端生产要素,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也势在必行。宁波工程学院与同济大学、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等合作办学,共建杭州湾汽车学院。去年,学院首届毕业生在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就职,补齐了产业链的人才短板。据悉,今年10月,吉利—沃尔沃中国设计及试验中心将竣工,8000名研发人员的入驻,将补齐产业链的研发短板。
从吉利、大众整车制造基地,到本地的汽车配件巨头均胜、双林、拓普、华翔,再到如敏实这样台资汽配供应商,宁波几乎涵盖了汽车制造产业链上的每一个节点。任何一个整车工厂都可以在宁波轻松对接到包括中控、底盘、外饰等各方面的供应商。而宁波得天独厚的港口货运优势,也为宁波成为“中国的底特律”奠定了基础。
从产业集聚到智能制造
研发是产业发展的引擎,核心技术是研发的战略目标。位于宁波国家高新区的均胜电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和研发。2004年成立当年产值只有0.2亿元。但经过11年时间,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83亿元。在全球整车销量增速放缓、欧元汇率贬值的背景下,均胜电子在新能源汽车动力控制系统,增速仍超过50%。这“爆发式”的发展速度,让业界惊诧。
这家企业专注于汽车高端电子控制面板及模块的研发和生产,产品拥有450多项发明专利。记者看到该公司最新开发的保时捷、兰博基尼等跑车中控台人机界面,如同飞机驾驶舱一般“酷”。平时中控台是一块黑色玻璃平板,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但触摸屏系统上能选择车载娱乐功能菜单,只要手指轻轻按一下红色启动按钮,12缸发动机瞬间轰鸣,所有旋钮都会自动弹升起来,超级酷炫。
不仅仅均胜电子一家家企业在努力,目前宁海智能汽车小镇和宁波杭州湾新区也都在谋划以智能化为特色、融合新能源汽车产业、聚焦汽车研发的特色小镇。使之成为汽车技术革命的助推器和新兴技术的孵化器,目标到2020年,我市实现汽车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
“我市要打造成为千亿级汽车产业基地,重点在于智能制造,发展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汽车以及汽车创意设计、汽车金融业、汽车展览业、汽车物流及租赁业,初步形成汽车全产业链,以实现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宁波发展战略研究会人士对此愿景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