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业:未来之路在何方?
陈旭钦 
如果将宁波、杭州、温州、海宁、常熟、无锡等地区的服装产业视为一颗颗“钻石”,则长三角区域已形成环环相扣的服装产业集群“钻石链”。它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之所以领先?从宏观上看,有比较优势战略。当然,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目前仍占据价值链低端。过分依赖廉价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又使其落入“比较优势陷阱”。
如何将宁波甚至于中国传统优势的服装产业打造为强势产业,扭转附加值较低、国际综合竞争力不强的局面?则是参加今年宁波国际服装节的业内外人士共同关注话题。
“‘阿玛尼’、‘杰尼亚’、‘范思哲’、‘BOSS’等国际顶级时尚品牌,生产厂家规模远不如宁波‘雅戈尔’,但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却是‘雅戈尔’望尘莫及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张喆豪不客气地直言。
“要改变这种现状,仅仅依靠宁波的‘雅戈尔’、‘杉杉’、‘罗蒙’或者温州的‘夏梦’、常熟的‘波司登’等单个企业自身努力是不现实的。”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人士说,“五个手指”捏拢就是一只“拳头”,协同作战远胜于单枪匹马,必须加强整体协作,发挥的上海科研设计和贸易集散地、浙江的生产加工和江苏的优质面料的优势,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实现互补共赢和合作共荣。
那么,中国服装业的未来之路在何方?
首先,“航母战略”。走兼并联合之路,变产业集群的数量优势为质量优势,改变过度竞争不利局面,达到共赢。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人士认为,中、小企业通过联合可以变强,大企业通过兼并中小企业、跨地区收购、甚至海外并购等战略,来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取知名品牌的先进技术,增强资源采购的议价能力。杉杉服饰公司总裁李启明告诉记者,“目前,每周都有一些欧洲咨询机构发来信息,有意让杉杉集团去收购、兼并海外著名服装企业。因为过去欧洲很多品牌服装不太重视亚洲市场,现在都抢着进军中国市场,特别是奢侈品、准奢侈品的市场潜力更大。这就要作基因对接,品牌合作,资本运作,最后往服装、纺织、商贸、物流、金融、传媒、会展等融合于一体的时尚产业发展。”
第二招,“二高”战略,即高新化、高端化。走创意、精致、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时尚、个性化的发展之路。比如,高端服装可具体化为科技服装、绿色服装、品牌服装、时尚服装,占领价值链的高端。提高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OEM到ODM,再到OBM。在保持成本与质量优势的同时,在产品的创新性、配套性、系列化、多元化,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提升竞争优势。
第三招,“新内销”战略。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还未见底,宁波不少服装企业失去大量海外订单、库存压力骤增,出口遭遇“滑铁卢”,逼迫作出“出口转内销”的调整。但换一个角度看,其实也预示着“新内销时代”已经到来,电子商务有新的“蓝海”。以往专做外贸出口的申洲集团,如今已打出内销品牌“马威”,走男女运动装和童装路线。宁波博洋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惠君说,“目前,博洋旗下已有唐狮、德·玛纳、F4、果壳、华尔思丹等5个服装服饰品牌、4个家纺品牌和2个鞋类品牌在搞电子商务交易,去年刚起步销售就突破1.5亿元,预计今年电子商务销售额将突破10亿元。”
第四招,“梯度转移”战略。目前,宁波多数服装企业还停留中游加工环节,没有分享到“上游设计、下游销售”的利润蛋糕。而中西部地区在鼓励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斯里兰卡、毛里求斯等国家和地区也欢迎中国服装企业去投资。宁波服装企业可实施产业“梯度转移”,到中西部和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这次服装节中,罗蒙集团总裁罗盛静生告诉记者,该集团已在郑州市中原区和武汉市黄陂区各兴建一处罗蒙服装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占地面积分别约150亩和100亩,总投资10亿元,用工约2500人。其中,郑州基地年生产规模西装100万套、男裤300万条、衬衣200万件,武汉产业园区也将于明年底建成投产。
第五招,“引进来”战略。跨国服装集团公司以自己的品牌、资金和技术,在中国投资设厂已成必然趋势。宁波服装企业应主动出击,与其合作,吸引优质人力资源、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链环节进行投资。发挥其设计、研发、生产、营销、管理、推广等溢出效应,这是宁波服装业发展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化的一条捷径。目前,雅戈尔集团已与日本一流设计师团队合作,在意大利等地筹建设计中心,旗下六个品牌工作室已吸收近200名设计师,采集国际时尚设计最新信息,使得其走在国内同行前沿。
第六招,“全球高度”。站在全球市场的高度、中国服装业全局的高度,来扶持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市经信委副主任周学明说,我市“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建设服装企业社会化体系,落实对集群区企业创业、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培训、金融保险、会计法律咨询、园区建设等服务。同时,营造市场公平竞争和法治环境,促进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
最后,“社会责任”。服装企业不是一个简单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孤岛”,不仅要计算自身的经济效益,更要思考社会责任。“企业公民”需要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也是全社会赋予它们的“社会责任”。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回报社会,投身慈善行业,改善或弥补那些“受害人”的潜在利益,构建一条全球化背景下的和谐发展路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