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逆势谋变 服博会易名“变脸”
文化大餐 影剧美肴吹“韩流”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上回说到时尚发布迷人眼,服装产业在“后配额时代”面临诸多变数,开始重新“洗牌”。各位看官,作为国内规模第二的宁波服博会,如何在风声鹤唳中前行?
就在第九届服装节,将一直沿用的“宁波国际服装博览会”,易名为“中国国际服装服饰交易会”。如此大“变脸”,消息传出业界一片哗然,种种猜测随之而起。
各位看官,宁波服博会在中国服装界和会展行业,可是个响当当的牌子。早在1997年,首度亮相就一炮打响。以后,宁波服博会凭借本地产业集群优势和服饰文化底蕴,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内外声誉日隆。
如果说,前三届宁波服博会在树品牌、聚人气、拓市场,那么,第四届以后便走上了专业化、国际化的道路。“概念2000”、“新世纪海上丝绸路”、“名城之约”、“合作与发展”、“融合、依存”,每届被赋于一个鲜明的主题,一路领跑中国服装专业展。
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品牌,另起炉灶“变脸”易名,可能潜伏的风险尚难以估量。面对种种质疑,时任服装节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的俞丹桦却道,1997年宁波刚举办服装节时,全国各地只有5个服装节(展),但8年时间就增至207个,短兵相接,阵地“争夺战“激烈,导致展商和客商资源的分流,而商家希望在展会上多拿订单。每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是许多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跳板。但如果论服装产业的集群优势,宁波又当之无愧。
为此,第九届宁波服博会易名中国服交会,时间缩短为国际通行的三天,只向专业客商开放,拒绝零售。有2万名专业买家到会,使得展会真正成一个谈生意、下订单的地方。真正从热闹型向专业型“变脸”,旨在强化交易的理念,引导时尚,扩大商机,提升产业突破地域的局限性,旨在打造中国第二大服装展会。
文艺活动又是服装节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考虑到那时劲吹“韩流”,这届服装节首次举办韩国服饰文化周。韩服展览展演、中韩歌舞表演、韩国艺术家进社区、韩国经典电影周、时尚体育、韩国美食等板块,节目纷呈。
短短几天内,来自韩国的著名实力派设计师呈上了一台台眩目的时尚秀。从著名设计师姚峰的“功夫·门神”,到崔福浩的韩国现代服装展演出,一台台激情四溢的服装秀,让看官领略最新的服装文化潮流。韩国时尚跆拳道、动感十足的街舞,相映成趣,带给观众最美、最眩的视听享受。而名厨传授韩国泡菜的制作技术、介绍韩国料理,也让看官品尝韩国美味佳肴。
《我们接吻吧》等经典韩国电影,让“阿拉”宁波人过把韩片瘾。
“时尚风”中韩歌舞晚会上,来自韩国的米娜、H.I.M男孩组合、THE.COLOR组合,为近万名甬城市民献上了一台充满韩国民族风情的晚会。《喜悦》、《甩袖舞》、《顶水舞》、《美阿里》等民族舞蹈,让观众领略到浓郁的韩国文化艺术。现场观众摇动着手中的中韩国旗,向韩国艺术家们报以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各位看官,欲知第十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又有何看头,且听下回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