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霓裳演义【第二回】

标签:
东方霓裳演义杂谈 |
分类: 产业透析 |
【第二回】
百舸争流
为何修建此馆?各位看官,这话还得从头说起,话说7000年前,河姆渡的祖先就已穿上了由野生植物纤维纺织、用骨针缝制的衣服。有出土文物为证,大量的纺织工具,如陶制纺轮、石制纺轮、骨针等,足以构成人类初期的纺织业。那个服装神话,就此一脉相承。20世纪初,一伙世称“红帮裁缝”的宁波人,再次用智慧的火光,照亮了中国服装发展史的进程……
时任宁波服装博物馆馆长陈万丰有此考证,18世纪末,宁波人以“三刀”(裁剪刀、菜刀、剃头刀)绝活横立江湖,“红帮”裁缝涉足上海滩和日本横滨。当时鄞县茅山孙张漕村有人学了裁缝没法糊口,漂流到日本后凭借裁缝手艺谋生,后又带着同村同族人做西服谋生,“红帮”裁缝从此在孙张漕村发源。
有此一端,为缅怀“红帮”裁缝一段段艰苦创业的历程,宁波服装博物馆就此在第二届服装节期间诞生。其间辛苦不言而喻,筹建人员在沪、京、津等地搜集到实物和史料6000余件,包括清代官服、长袍、旗袍等服饰,还有世界上第一代缝纫机和各种熨斗,拉拉杂杂,蔚为壮观。
(资料照片)
更令人叫绝的是,“会做衣也要会穿衣,市长请市民穿得靓丽些”,成了第二届服装节的点睛之笔。因服装节期间,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服装界人士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宁波人对穿着不讲究,街上引导时尚潮流的人不多,与服装生产大市的地位不相称”。时任宁波市市长张蔚文在服装节总结会上提议,道:宁波人要学会穿,服装生产大市更应显时尚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