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借壳上市案例:金融街控股

(2012-03-24 21:04:15)
标签:

财经

分类: IPO案例
金融街团体是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全资拥有的以资本运营和资产治理为主要任务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另一方面,恰逢北京申奥及中国加入WTO的冲刺阶段,政府在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决议计划,为金融街确定发展目标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从股权转让、资产重组到公司迁址不到一年时间。一方面,金融街借"壳"上市之时,正处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上升期,发展形势非常好。据悉,公司在金融街区域的土地贮备超过了100万平方米,可供公司进行5年的动弹开发。至此,公司第一大股东就由华西团体变更为金融街团体,基本完成了股权转让过程。至此,金融街控股除留存"重庆华亚"的股票代码外,完全变成了一个全新的公司。有些上市公司,其股权很分散,好象是典型的"壳"资源,但是联系关系关系十分复杂,借"壳"上市后难以真正获得控股地位。

  一是紧紧把控了控股地位。


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重庆华亚现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6月18日,其主营业务为纸包装制品、聚乙烯制品、包装材料等。分析金融街借壳上市的过程,成功之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金融街控股整体资产置换完成后,全面退出包装行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二是上市时机选择恰到好处。金融街借"壳"上市后迅速将注册地从重庆迁至北京,充分证实了他们的远见高见。跟着申奥的成功和中国顺利加入WTO,金融街迎来了灿烂的发展远景。而金融街选择的"壳"是"一股独大",这样让大股东抛却控股地位好像很难,但是一旦谈判成功,获得的控股地位也是坚不可摧。这当然要冒一定的风险,但是金融街控股享有金融街区域的独家土地开发权,这也是其敢冒如斯风险的理由。特别是北京和上海在房地产行业独具区域上风。


  金融街的借"壳"上市,可以说计划周密,时间紧凑,干净利索。


  1999年12月27日,原重庆华亚的控股股东华西团体与北京金融街团体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华西团体将其持有的4869.15万股(占股权比例的61.88%)国有法人股转让给金融街团体;2000年1月15日,财政部批准了该股权转让行为;2000年4月6日,中国证监会批准同意宽免金融街团体要约收购义务;2000年4月12日,金融街控股、金融街团体及华西团体就股权转让事宜分别在《中国证券报》长进行了公告;2000年5月24日,金融街团体在深圳证交所办理了股权过户手续。同时进行了董事会改组。公司注册资本也从7869.15万元变更为12590.64万元。 2000年8月8日,公司名称由"重庆华亚现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票简称由"重庆华亚"变更为"金融街"。


  2000年5月15日,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了《资产置换协议》,协议主要内容为:金融街控股将所拥有的全部资产及全部负债整体置出公司,金融街团体按照净资产相等的原则将相应的资产及所对应的负债置入公司,置入净资产大于置出净资产的部门作为金融街控股对金融街团体的负债,由金融街控股无偿使用3年。 2001年4月,金融街控股将注册地由重庆迁往北京。


。 此后,金融街控股于2000年5月27日进行了股本变动,总股本从78691500股变更为125906400股。另外,与其他房地产企业"全面撒网"的做法不同,他们"将鸡蛋全部装在了一个篮子里",将绝大部门资金都押在了金融街地块的项目上。

  三是战略目标集中,主营业务凸起。能否获得控股地位是借"壳"上市成功与否的枢纽因素。借"壳"上市后,金融街甩掉了几乎所有与房地产开发不相关的业务,收视反听做房地产开发。

热点专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