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利分析案例解析

(2017-07-25 11:24:35)
标签:

bw

毛利分析

成本分摊

By JSC_Mire

我们知道,收入和成本是企业最关系的问题之一,换而言之就是毛利。然而因为行业的不同,计算毛利的算法规则也不太相同,下面就一个案例来分享一下毛利分摊算法的实现。

背景:假设公司有5大集团公司:A01、B01、C01、D01、销售子公司E01;其中A01B01主要是对外销售成品、原材料,C01D01是生产公司/厂,C01主要负责A01B01的成品生产和发货,E01主要是处理D01发货销售产生的借贷项业务,综上,存在以下销售业务:

(1)       跨公司销售——A01、B01公司负责对外销售业务,将客户订单所需的成品布以采购的方式对C01、D01公司进购,C01、D01公司按单生产,销售给A01、B01公司,并发货给客户。

(2)       原材料销售—A01、B01公司直接将原材料销售给第三方客户,不经过生产工厂。

(3)       集团公司A01、B01销售原料配件给C01STO业务

其中跨公司销售示意图如下:

http://s5/mw690/002F0G9Jzy7cUKUTwRS94&690

  分析:对于销售成本的最细粒度的分析是发票号,所以不存在分摊的规则,但是对于实际&标准明细成本的计算,最细粒度只到销售订单,所以对于每张销售订单的毛利,需要按每张订单的收入扣除分摊所得的成本来取得。

成本计算公式:

标准成本= 标准价 *实际发货数量,标准价在物料主数据成本视图2可以看到

实际成本 = 标准成本 +差异成本,差异成本是由产品生产结算产生

 

物料分类帐:

标准成本和差异成本的来源基于已启用物料分类账。所谓物料分类帐,是平行于总账的物料的明细分类账,每个物料在物料分类账中都视同一个明细科目,系统自动在该明细分类账中记录所有和该物料有关的业务,从而可以按照期间计算该物料的实际成本(周期单位价格PUP即月末加权平均价)。

启用物料分类账的意义作用在于:

1、记录差异        2、分摊差异

 在期末分摊差异之后,以实现还原物料的实际成本。

SAP将差异分为两大类:

1、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是由于物料移动的评估价格与实际价格(或者计划价格)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2、汇率差异。因汇率产生的差异。

价格差异又分为单层价格差异和多层价格差异,二者之和构成总的价格差异。简单的讲,单层差异是由于物料本身而产生的差异;多层差异是由来自于物料所处BOM的下层物料的差异而引起的该物料的差异。

物料分类帐的成本分割,可以实现综合成本还原为按半成品、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最终原始成本项目,反映明细的成本信息。

  成本估算号

是标识每一个物料,在某一工厂下的物件ID信息,产品成本估算的结果可以作为生产成本预测、销售利润预测、产品定价乃至企业生产运作决策依据,因此每一张销售订单行项目可以唯一确定一个成本估算号,

当然也存在无法用销售订单行项目进行成本估算的情况,此时为了实现成本分析,需要进行以下规则的成本分摊:

对于每张SO来说:

成本元件A分摊所得的标准成本 = 成本元件A于物料分类账表中记录的单位成本 *期间交货数量

成本元件A分摊所得的差异成本 = 成本元件A于物料分类账表中记录的总差异成本 *SO期间交货数量/同一个物料+工厂下、同一成本估算号总交货数量)

可见,标准&实际明细成本是从成本的角度分析利润,在实际的应用中发现,会计更为关系的是账面上的毛利,即从会计凭证的角度分析利润。但不管是从FI还是CO,对于物料帐部分的分摊规则算法一致,取得TB的成本与实际成本也应该保持一致【项目实施中发现,差异小于1是在允许的范围内】。

*本文引用自JSC_JIM的知识共享——毛利分析案例解析

如需沟通讨论,可联系QQ2622487640,本文版权归智扬信达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