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烟火人间:你没有死,你仍然活着——痛悼马甘先生

(2022-12-02 06:47:36)
标签:

文化

情感

分类: 诗歌

你没有死,你仍然活着

——痛悼马甘先生

 

一千次,一万次,我安慰自己说

——你没有死,你仍然活着。

活在千户营,活在西纳川,

活在县城鲁沙尔,活在

你用毕生的精力,经营了

一辈子的用心血书写的文字中。

 

一千次,一万次,我对自己说

——你没有死,你仍然活着。

活在青海儿歌里,活在河湟花儿里,

活在一个又一个民间故事中,

活在流传在湟水两岸,一则又一则

朴素而睿智的农家庄户话里。

 

马甘先生,你不会死,你仍然活着,

我看不见你,是因为你去了

一个遥远的地方,远离喧嚣,

用经历过岁月洗礼的,那支会思考的笔,

勤奋耕耘,在洁白的稿纸上啊,

继续你一生痴迷的无尽的探索与追求……

2022.12.2


附:马甘传/文:郭成良


马甘,笔名甘来,19345月生,男,汉族,青海省湟中县拦隆口镇千户营人,大专肆业,中共党员,主任科员。曾为燕京文化开发研究院特约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湟中文学协会理事。

19497月,马甘小学毕业,到西宁上中学,因从小患眼疾致左眼失明,连报三所中学都没有成功,其时适逢青海解放,被招入青海师范学校学习。1955年师范毕业后,马甘回湟中县做了一名乡村教师,历任中学教导主任、工会主席。1976年起七次评为学区与县级先进工作者。19874月,当选拦隆口乡人民代表。同年,调任湟中县委党史办公室编辑、政协文史组组长,并任《湟中文史资料》主编。1990 年,被推荐为湟中县政协四、五、六届委员。

马甘从青少年时期,就对身边的花儿及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闲暇,常常跑到田间地头听花儿,收集民间故事,每每收集到新的民间故事或花儿,都会兴奋不已。他的视觉也没有仅停留、拘泥于湟中这片土地,而是投向了整个河湟地区、中国西部这个更广阔的天地。对藏族、土族、蒙古族等青海世居少数民族的习俗、民间传说、地方民俗特色活动皆有记述和涉猎。

读初中的时候,马甘已经开始写作,致力于民间文学、花儿的搜集研究, 并有“花儿”方面的论文在《中国青年报》和《甘肃文艺》上发表。1955年参加工作后,工作之余,潜心于西部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研究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收集到新、旧花儿上千首,与人合作选编为《青海花儿选》,1957年由青海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这是湟中乃至青海出版较早的青海花儿选集之一,很多花儿爱好者争相购买收藏,成为他们演唱花儿的资料库。1958年,马甘被错划为“右派”,未及“而立”即因“莫须有”而列“另册”,回到老家劳动。二十年来,这顶“帽子”压得他身心备受煎熬,一介书生舍弃所长,为挣工分糊口不得不每天疲于奔命。但他又不屈服于多舛的命运,与乡亲们一起劳动,从农民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马甘对民间文学及民俗、花儿的热爱有增无减,他随身带着纸和笔,把乡亲们说的、唱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特色的、有价值的东西随手记下来,不知不觉地密密麻麻地记了五六大本,计有民歌2200余首,民间故事上百篇,熟语3800余条,这些资料整理后陆陆续续被省、市、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编入各种民间文学集内,也为马甘以后更进一步研究民间文学、民俗打好了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马甘人生的第二个春天。1979年元月,马甘平反,恢复公职,调拦隆口中学从事初、高中语文教学,先后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工会主席等职。虽然左眼失明,右眼又长期患内囊炎,灯下笔耕常觉力不从心。不过,他意志坚强,从不向命运低头。身处逆境时,“躯体既然被扭成千曲百弯,奔入大海的信念执著不变”。 1983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谚语集《青海庄户话》;1994年,出版散文集《青海乡风》;1996年,出版民间故事集《花姑与蛇郎》;1997年,出版诗文选集《马莲草遐想》;1998年,出版论文集《谈花儿,论熟语》等书。

马甘在收集研究西部民间故事及西部花儿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和小说作品,有七十余篇讴歌西部名胜古迹、山川河流和当地各族群众乡俗乡情的散文见诸省内外报刊。那西部世界的神奇,浓浓的乡情、深深的乡恋、亲亲的乡音跃然纸上。那河湟流域“花儿的海洋”,土族的“安召舞”“轮子秋”,藏族的“拉伊”“哈达”,撒拉族的“口弦”,回族的“宴席曲”,哈萨克的“姑娘追”;还有那“尖扎五彩神箭”“循化筏子客”“元朔山花儿会”“塔尔寺艺术三绝”“酒趣”“茶俗”等等作品,风格平易朴实,明白如话,不以华丽的辞藻取胜,不以怪异的招数彩。不雕饰、不粉饰,虽少光华却富有真意。这些作品的素材均源于生活、源于民间文学艺术宝库,其艺术的魅力在于真实、在于深情。

马甘的创作实践、创作态度告诉我们,要想挖掘真正的西部、写出西部地区有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要尊重西部的民间文学,不能忽略西部人民数千年来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只有深入下去,全身心地投入,作调查、研究,消化吸收,形成“原生态”资料,成为后来人收集、研究西部民俗及民间文学必备的资料库。  

耄耋之年,马甘仍被眼疾所扰,但老骥伏枥,对自己所痴情的事业依然孜孜以求。60个寒署笔耕不辍,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780余篇();搜集整理民间文学资料百万余言;写文艺论文、文史资料与教学文章60余篇;出版民间文学、民俗、花儿、文论等专著8《儿歌22首》获青海省庆祝建国35周年文艺创作评奖“优秀作品奖”;《青海庄户话》获青海省庆祝建国40周年文艺创作评奖“优秀成果奖”;散文《倒淌河之歌》获“全国爱国主义主题”征文奖。《中国西部发展报》《青海日报》等多家报刊对马甘作品做过专题评介,誉称马甘是“西部货真价实的昆仑彩玉,是高原原汁原味的青稞佳酿”。

马甘小传及事迹收入《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家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大辞典》《跨世纪中华文艺人才大典》《中华百年(人物篇)》《世界名人录》《青海文艺家传略》等30余部辞书文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