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山公园 大铜钟

标签:
转载 |
中山公园重新修缮开放后,原来的大铜钟又出现了。不过这只是仿制品。
yaoxl22的博客关于中山公园大铜钟有以下考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9395f0102e7hn.html
曾经保存于中山公园的大铜钟是公共租界的历史遗物,在近代上海很有些名气,故而有关文字记载比较多。
1931年出版的《上海志·园林》中,有赵君豪题写的《上海之园林》一文,内附中山公园的几幅照片,其中有题为“亭前之铜钟”的一幅照片。文章介绍说:“园中又有中国式亭一座,可蔽风雨,亭前置巨钟,于园中颇有历史,余未详其考据”云云。
据工部局(608—6—651)号档案记载:大铜钟是“美国纽约门尼莱商店在1865所铸造的,于1881年运来上海,悬挂在中央巡捕房。钟的底部直径是6英尺3英寸,高4英寸,重约2吨半。”
1958
年编印的《中山公园游览说明》有“铜钟”条目:“在大理石亭子西边有一口铜钟,这口铜钟系1865年纽约制造,帝国主义者最初把它放在本市福州路救火会内,为上海最早的救火钟。后来救火不用钟为信号,此钟于1935年以至本园陈列,供游人观赏。”
1989年编印的《中山公园园志》介绍说:“铜钟在大理石亭子西边,重5150磅,上刻‘一八六五’字样,这是上海最早的报警火钟,是从山东路外国坟山瞭望台于1935年移置公园供游人玩赏。据记载,此钟不仅作为报警之用,而且逢到上海人民发生反帝斗争时,亦鸣钟报警。1905年发生大闹公堂案,当时即鸣此钟,帝国主义者即枪杀和驱赶群众。”
1998年出版的《长宁区地方志》载:“民国11年11月10日,上海山东路救火会移至草坪区,铜钟高4英尺(1.22米),钟底直径6.3英尺(1.92米),重2吨半,是上海最早的救火警钟。”
1999年出版的《上海市园林志》载:“园南方亭中原有一座大钟,高1.2米,钟口直径1.02米,重2.34吨。这座钟是纽约一家铁厂于1865年为上海英租界制造的,悬挂于山东路救火会作警种用,于1922年10月移置极司非尔公园中。”
大铜钟毕竟是上海的近代历史文物之一,我们可以综合上述资料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大铜钟铸造于1865年,可能是上海公共租界在美国纽约定制或购买的,并于1881年运至上海,安置在公共租界内,作为租界报警之用。
2.大铜钟的实际尺寸记载混乱,已无据可考。
3.大铜钟初置于公共租界救火会瞭望台。需要说明的是,旧上海市政格局混乱,救火会也是各自组织的,如公共租界救火会、老城厢华界救火会、法租界救火会等,各行其是,且各有救火警报方式。1989年《中山公园园志》所说的“大闹公堂案”所鸣之钟,当为老城厢小南门华界救火会的警钟,而非公共租界救火会警钟。
4.大铜钟移置公园的具体时间在工部局档案中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说1922年5月16日工部局会议记录:“兆丰公园内有一口大钟,群众意见认为,应用柱子挂起来。由工务委员会向公园委员会提出。”另一说是工部局淘汰铜钟报警以后,1922年11月10日有将铜钟“拟搬到兆丰公园”的提议。据此,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大铜钟是在1922年内移置公园的。因为1931年不仅已有文字说明,且有照片为证,因此中山公园资料以为大铜钟是“1935年移置公园”的说法,显然不足为信。
5.从《上海志•园林》的照片看,大铜钟的位置就在“中国式亭子西边”,1935年大理石亭子取代了中国式亭子的位置以后,大铜钟原地未动,始终是中山公园的一处景观。
6.从大铜钟的钟体模式上看,钟体口径大于钟体高度,应为外国所铸造;但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一八六五”字样,这既不是外国人纪年的习惯,也不是外国人使用的文字,而且资料上再无钟体字样的记载。显而易见,这口大铜钟的来历并非如工部局资料所说的那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