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枝角类少了有益,多了有害!13507409009 18874282188

(2017-06-12 15:00:47)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龙虾养殖技术
http://s1/large/002EXSfGzy7bOoShs300218874282188" />

在我们养殖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养殖什么动物都会遇见不同的池塘虫害,就整个池塘生态来说,养殖动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水生植物、菌落和一些寄生动物等一起构成我们养殖池塘的生态系统,这些东西在我们平时养殖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当然其中有好有坏,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大多数池塘中都会出现的一种浮游动物——枝角类,因为本人接触的虾蟹相对较多,就简单说说在虾蟹池中枝角类的一些情况及其处理方法,当然枝角类、桡足类和轮虫在虾蟹池子出现频率都很多,这里重点讲一下枝角类。

枝角类是指节肢动物们甲壳纲鳃足亚纲双甲目枝角亚目的动物,俗称水蚤或溞,体短,侧扁不分节,侧面看呈卵圆形,躯体包被于两壳之间,体长通常在0.2-10mm,大多数在2-3mm。

下图为枝角类结构图和平时枝角类在水中状态
  

     
枝角类生长不是连续的,而是脱壳生长,每脱一次长一次,枝角类的个体发育壳分为四个时期:卵期,幼龄期,成熟期和成龄期,每个阶段经历的龄期不同(龄期:前后两次脱壳的时期)。而根据温度不同,枝角类生长速度有所不同,在夏季食物丰富的情况下,从卵期到成熟期一般为2-6天,所以在虾蟹池中我们会发现在夏天当我们池塘环境很好,水中藻类很多,有枝角类却不杀时,过两天枝角类已经繁殖到一个十分恐怖的程度了,而枝角类的生殖方式也很有意思,在池塘环境适宜温度适宜时,枝角类是孤雌生殖;在池塘环境恶化时,枝角类进行两性生殖,所以在池塘中枝角类是不可能杀绝的,在我们平时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发现有较多枝角类时及时杀灭和控制。

枝角类的习性:绝大多数种类栖息于淡水水域,在静水中比较常见;有趋弱光性,在池塘中多为垂直移动,弱光时向上做趋光移动,接近水面,强光时向下做背光运动,移至深水处;多为滤食性种类,少数属于猎食性,滤食主要以菌,藻,和腐殖质为主;同一物种在一年中不同季节形态有所变化,如果不注意分辨会误以为是另一种生物。

那么说了枝角类生态习性方面的东西,在虾蟹塘中枝角类对我们虾蟹养殖又有哪些影响呢?凡是有好有坏,那我们先来看看好的方面:

一:提供虾蟹幼体优质过度饵料,我们都知道小龙虾苗在离开母体的一段时间类是通过摄食藻类、轮虫、枝角类和腐殖质来生存生长的,而水体中的一些枝角类则给小龙虾提供了优质适口饵料,促进小龙虾生长。

二:摄食细菌,减少池塘中细菌数量,净化水体,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细菌病害。

既然枝角类有这些优点为什么在我们虾蟹池中我们主张控制而不是培育呢?看完下面这几点不好的方面就知道了:

一:枝角类大量繁殖时会消耗水中大量氧气,造成养殖动物缺氧,降低饵料利用率,降低经济效益。

二:枝角类多的池塘中严重缺氧,会引起池塘中氮循环受阻,造成池塘中氨氮亚盐升高,进而毒害养殖动物引发养殖动物发病或死亡。

三:枝角类过量繁殖滤食掉大量的藻类,造成水中产氧的藻类减少,引起水体浑浊,降低了水体对于天气变化的缓冲能力。

四:减少池塘中有益菌的数量,我们都知道枝角类要滤食藻类菌类,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技术人员在我们肥水或者下菌种前问我们水中虫子多不多,这里的虫子及时指枝角类桡足类生物。

下面两张图片就是枝角类过多的池塘,导致水体成白混水(米汤色)。
               

在我们虾蟹池中又是怎么看待枝角类呢?这个就是我们有经验养殖老板的技术啦。早期适当可以有枝角类,提供生物饵料;养殖一段时间后,养殖动物摄食浮游动物减少,它的存在就弊大于利。枝角类较少的时候,不会影响我们的养殖,是正常生态系统里面的一环,如果过多,就破坏了我们的养殖生态。过多时,处理枝角类,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1
药物杀灭

利用枝角类昼伏夜出趋弱光,对伊维菌素敏感的特性,天刚亮时延边泼洒,效果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多次杀灭后枝角类抗药性有所提升,需要更替,否则更难杀灭,而且对于养殖动物或多或少有影响,注意把握尺度。小龙虾、河蟹缺氧的时候,不建议使用这个方法。

2
生物控制

利用食物链套养一些滤食枝角类的鱼类,如白鲢,达到控制枝角类大量繁殖的目的,具体密度数量根据鱼塘实际情况而定,以湖北汉川为例,精养龙虾河蟹的池塘塘一般放花鲢10尾/亩,每尾250-300 g,白鲢15尾/亩,每尾150-200 g。
3
人工捞出

人工捕捞绿色环保无污染,对养殖动物无影响,在养殖中可以经常看见,或早上用网布延边用网布捞,或晚上用灯光诱捕,或灯光配合抽水泵工作等等,但要注意的是人工捕捞费时费力,而且大塘效果不如小塘效果理想。
4
利用其生理特性拖死

也就是利用枝角类生命周期短,放任其繁殖不管,让其自生自灭,处理时间长短不一,效果也不尽相同,风险高,慎用。
  
以上是本人对于枝角类的一部分了解,处理方法建议以综合处理为好,同时,也不是说有看到虫子,我们就杀,养殖的细节就是要让我们这个时候去把控是否对我们的养殖生态造成了破坏没。养殖,需要常观察,需要把握细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