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 六和塔
平水韵 心清迹然
客迟园空塔未登,依山环顾最高层。
四方天地通天柱,净宇江天御笔兴。
六和听涛吴越岸,秀江观浪大桥凌。
钱塘潮水连天涌,且看吴侬万盏灯。
20240110
注:
抵达杭州,时间有余,直奔六和塔。没曾想车从钱塘江大桥到对岸。回来时公园门口已经无人。所幸看门人说,登塔时间已过不用买票,转一圈吧。

公园检票口门前已无人。

六和塔是杭州标志性的建筑。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北岸的月轮山上,扼守着杭州的南大门。
六和塔是最佳的观赏大潮胜地,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宋代砖木结构古塔之一。塔历经上千年,风雨摧残、兵火劫难,阅尽人间沧桑。

乾隆六下江南 ,七登六和塔,他赋诗撰文,还为石牌坊题额“净宇江天”。现有匾额是画家刘海粟重题。六和塔历来很受文人墨客喜爱,描写、咏叹六和塔的诗文,留名的就超过70
篇。

六和塔底层正门楹联曰:
一塔声江天,越水潮奔初月上;
六和存佛地,吴山本落大桥横。

智昙大师
南宋高僧,开化寺主持,师奉法相宗。
北宋六和塔毁于方腊兵火。南宋绍兴,高宗纳言招募有识之士重修六和塔以治水患。智昙自荐,担当重建六和塔之大任。“以身任其劳,不以丝毫出于官”
,靠化缘筹资,耗时十余年,历尽艰辛,终于隆兴元年建成六和塔。
乾隆御碑
正面碑文刻的乾隆“登开化寺六和塔记”,行书,每字6厘米见方,清乾隆十六年(1751)书。碑文记载了六和塔千百年来的兴衰史及乾隆游历钱塘美景时的感慨之情。

六和塔在方腊起义中被毁,南宋时建成现存塔身。塔的外檐在明朝嘉靖年间时被倭寇焚毁,现存外檐主体为清朝所修。该塔平面呈八角形,现存塔身七层,塔身外的外檐为明七层暗六层,塔身内建有回廊和塔心室。

秀江亭
亭内有石碑,“六和听涛”纪念碑。
亭柱挂有楹联:
塔影卧晴云,满眼苍松闲作浪;
涛声来海峤,一鞭白马远扬尘。
秀江亭
石碑上雕有图画,是著名画家黄永玉的作品。 左上角精巧浮雕为西湖地图,苏堤、孤山、白堤、湖中三岛,清晰可辨。左下角为惊涛骇浪崇山峻岭中之六和塔。
六和听涛 黄永玉题

鲁智深圆寂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中,两大好汉与六和塔结下了不解之缘。鲁智深在此圆寂,武松在此出家。
鲁智深出家时师父说过“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偈言,后坐化。他的骨殖葬在六和寺的塔院。

武松出家
鲁智深圆寂后,宋江等人去看望武松,要武松同去朝见皇帝。武松不愿朝见皇帝,金银赏赐都不要,最终,他就在六和寺出家了。后至八十善终。
六和塔自古就有使用黄钟大吕驱逐潮神,以期江涛平静、国泰民安之说。

一千里色中秋月,
十万军声半夜潮。
——唐 赵嘏
钱塘江大桥初期起名为“钱塘江桥”,这四个字刚好各自是“金土水木”偏旁,故大桥总工程师罗英曾出过一个上联:“钱塘江桥,五行缺火”欲征下联,始终无人应对。
抗战期间炸桥后,大桥的设计者茅以升先生还赋诗明志:
斗地风云今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夕阳中的六和塔,像一位魁梧的将军镇守在月轮山上。
杭州有三座著名的塔:六和塔、保俶(chù)塔和雷峰塔。杭州人把这三座塔分别比喻为将军、美人和老衲。六和塔是“将军”,保俶塔是“美人”,雷峰塔是“老衲”。

钱王射潮
吴越国开创者钱镠在杭州主持修建捍海石塘,在民间留下了“钱王射潮”的传说故事。资料记载,钱氏成为千年大族,家族中人才辈出。
心清迹然
202401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