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 雨花台
平水韵 心清迹然
六朝经法传千家,古寺云光落雨花。
木末风高魂魄地,梅岗疏影绽红霞。
青山有幸埋忠骨,淮水无羁血沃沙。
别去头颅台上断,归来容貌正年华。
20231208
注解:
1、史料记载: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南梁初年,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高僧云光法师曾在此设坛说法,感动佛祖,顷刻间天上落花如雨,因此得名“雨花台”。
2、金陵四十八景——木末风高。木末亭明朝建。“木末风高”则有称赞历代志士仁人高风亮节之意。
“木末”二字,出自于屈原《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意为高于树梢之上。
3、东晋梅岗,又称梅岭岗。豫章太守梅赜带兵抵抗,屯营于此。为了纪念梅赜将军的高风亮节,后人在岗上建梅将军庙,广植梅花,遂称为梅岗。

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地。三国时,因岗上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
1927年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兴建雨花台烈士陵园。雨花英烈牺牲时平均年龄不到30岁。正值青春年华,大部分出生于富裕家庭、受过高等教育。这样的一群“天之骄子”,用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留下了气壮山河、彪炳史册的革命事迹。

忠魂亭位于中轴线最南端,由南京市30万共产党员特殊党费所建。

烈士纪念碑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建于1989年,由两层平台托起,总共100级台阶,沿着石阶走向纪念碑。纪念碑的碑高42.3米,是指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的日子。纪念碑采用中国传统的竖式造型,由碑额、碑身、碑座构成。

国歌纪念碑
一方大型花岗石照壁,分别用汉、蒙、维、壮、藏五种民族文字刻着国际歌和国歌。
国歌碑东西两侧有两尊相对而立的花岗岩纪念雕塑,一侧是垂首默哀的女性,一侧是托帽持钢枪的战士,刻画出缅怀先烈的主题。
碑座前伫立着一座以“挣开镣铐”为主题的青铜圆雕,高5.5米,它的目光像火炬,弯屈的手臂使劲地张开,把铁链都折断了,透露着阳刚的气息中更显出一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他是众多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象征。
雨花台烈士群雕-北殉难处
雨花台烈士群雕所在地就是北殉难处,是1927年至1937年国民党当局杀害革命志士的刑场,是烈士牺牲人数最多的地方。

这九位烈士是牺牲在雨花台的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代表,他们中有工人、知识分子、农民、学生、女干部。之所以选择九位烈士,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有“为大至多”的含义,表明牺牲在雨花台的烈士众多。
正值周一闭馆,纪念馆没进去。在广场参观后,乘车离开南京。
心清迹然
202312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