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谒中山陵

(2023-04-28 20:58:12)
标签:

七律

谒中山陵

平水韵

天下为公

总理遗言

分类: 诗卷
  七律.谒中山陵

七律 中山陵

心清迹然 平水韵

中山陵上松涛阔,甬道牌坊拾级长。

白玉碑亭山仰止,祭堂先驱百年藏。

夷平帝制三民议,天下为公共和商。

总理遗言尚努力,金陵怀古警钟昂。


20230428



七律.谒中山陵

   中山陵坐北朝南,主要建筑: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中山陵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中山陵苍松翠柏,漫山碧绿。陵墓布局严谨,气象雄伟。有“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的盛赞。

  1929年落成,孙中山遗体由北京碧云寺移此安葬。


七律.谒中山陵

   中山陵广场南端的正中,屹立着一座高大的鼎—孝经鼎。这座铜鼎是戴季陶和中山大学师生捐建的。


七律.谒中山陵

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创建,戴季陶是中山大学的校长。


七律.谒中山陵

   孝经鼎为青铜铸造。鼎高4.3米,重约1万斤,1932年由金陵兵工厂制造。铜鼎处观为圆形,三足两耳。鼎由三节可以拆卸。鼎壁一面铸有“智、仁、勇”三字,另一面原来铸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是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的中国人的传统“八德”。"文革"中这8个字被磨去。



七律.谒中山陵
中山陵牌坊——博爱坊

    四楹三门牌坊上“博爱”二字,系中山先生手迹,博爱出自韩愈《原道》中“博爱之为仁”一语,是对先生博大胸怀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七律.谒中山陵

中山陵牌坊亦称博爱坊,是墓道南端的入口处,谒陵凭吊者必经于此。


七律.谒中山陵

   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花岗石墙面,显得庄重肃穆,青色象征青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

   中山陵建筑“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墓室”。墓室在祭堂之后,与祭堂相通,人可由祭堂入墓室瞻仰。


七律.谒中山陵

陵门

   建筑在中山陵中轴线上的正中,屋顶为单檐歇山式,上覆蓝色琉璃瓦。

  门前能容纳一万多人。陵门的外面,两边有半环形的石拥壁,与陵墓的围墙相连,把中山陵墓拱卫在里面。


七律.谒中山陵

   正门上方镶有一方石额,上刻“天下为公”四个镏金大字。孙中山先生的手书,端庄朴实,雄迈俊逸。这是对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最好注解。


七律.谒中山陵


七律.谒中山陵

站在陵门回头一看,参观游览的人真不少。


七律.谒中山陵

碑亭

   中山陵从下向上攀登时,要走392个台阶,你看到的一层一层的台阶,看不到平台。从上向下眺望时,看到的只是8个大平台不见台阶。让人惊奇。

   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曾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七律.谒中山陵

   碑亭建在陵门后面第二层平台上花岗石建造,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仿中国古代传统的木结构形式

   墓碑高9米,重达几十吨,是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雕琢而成。


七律.谒中山陵

大石碑的正面自右至左竖刻三行鎏金碑文:

  “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国民党元老谭延闿书写碑文字为颜体,笔画流畅,结构严谨,雄健有力。

七律.谒中山陵

七律.谒中山陵

祭堂

   石阶是中山陵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牌坊、陵门、碑亭、祭堂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庄严雄伟的“警钟形”整体。


七律.谒中山陵

祭堂

   从博爱坊到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落差73米。392级石阶象征当时全中国的3亿9千200万人。


七律.谒中山陵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


七律.谒中山陵

   处在山顶最高峰,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中山陵祭堂吸取中国传统陵墓布局的特点中轴线对称,色彩没有采用传统帝陵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而采用蓝色屋顶灰白色墙身。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愿望。


七律.谒中山陵

   祭堂外部全用香港花岗石砌成。祭堂三座拱门为镂花紫铜双扉,祭堂门楣上有“民族、民生、民权”六个篆体大字,中门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鎏金大字。


七律.谒中山陵

祭堂

  祭堂是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屋顶为中国传统的重檐九脊,四周城堡为西式风格。

  祭堂正中为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白石全身坐像。堂后有墓门二重,进门即为孙中山墓室。


七律.谒中山陵

中山先生白石座像

   祭堂中供中山先生白石座像,座四周刻有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游客可绕孙中山先生的雕像一周拜谒

   祭堂中有孙中山石雕全身坐像,四周有孙中山革命事迹浮雕,四壁还刻有他的遗著《建国大纲》祭堂后面是墓室,墓穴棺上镌有孙中山长眠卧像。


七律.谒中山陵

七律.谒中山陵

    吕彦直(1894—1929),安徽滁县人,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海内外广泛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年仅32岁名不见经传的吕彦直脱颖而出荣获首奖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直设计施工。主持建造中山陵后,积劳成疾,中山陵墓工程还未告成,因病逝世年仅36岁。

    吕彦直在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鉴于他对建造孙中山陵墓的杰出贡献,在他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曾明令全国,予以褒奖,陵园立碑纪念。专家评价:南京中山陵是“民国以来第一次有价值之纪念建筑物”


七律.谒中山陵

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图案

   整个建筑布局呈一大钟形,“尤有‘木铎警世’之想”,寓有“唤起民众”之意

七律.谒中山陵

春到金陵,花已绽放。


七律.谒中山陵

七律.谒中山陵

心清迹然


     20230428

七律.谒中山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