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年秋游大觉寺
秋日香山赏完红叶,在世纪金源酒店小住一晚,一早起来奔向大觉寺。京西阳台山麓,群山环抱中隐藏一座千年古刹--大觉禅寺。大觉寺始建于辽代,称之清水院。金元改朝换代,一度凋敝荒凉。明代周太后出资重建,大觉寺有了太后家庙的地位。寺中有著名八绝:古寺玉兰(清代300年)、千年银杏(辽代1000年)、老藤寄柏、鼠李寄柏、灵泉泉水、辽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韵清池。大觉寺与两位高僧渊源深厚,一位是明朝大国师西天佛子智光,另一位是跨康熙、雍正两朝的大觉寺住持迦陵性音和尚。后面聊聊清代的迦陵高僧。
帝王心术,伴君如虎。大觉寺的迦陵和尚、弘素和尚结局就证实了这点。这两位高僧都是雍正作王爷时结下了深情厚谊,常为宾上客。迦陵和尚对佛理参悟独具心得,一生著述甚丰,撰有百余卷佛教内、外典籍传世。有记载说迦陵高僧在京师柏林寺讲法,“竟若决江河而莫之御:无一处不发人之未发,无一句不闻人之未闻;会下五、六千指,皆恍然自失,无不欢喜踊跃”。雍正帝与中国历代的封建帝王相比,更崇信佛教,他起了两个佛家名号:破尘居士和圆明居士,以示身虽在世,心已皈佛。他在当朝康熙复立复位太子的激烈争夺中,号称自己为“天下第一闲人”。
王爷登基当了皇上,本来应该宠冠京师,不料高僧迦陵和尚和弘素和尚,感到世事牵绊难测,于雍正元年春,“飘然而南”,自我放逐逃逸,居无定所,胆战心惊,最后到庐山归宗寺独居静室,闭门不问世事四年。如此深厚亲密的关系到底发生了什么?四年中销声匿迹反思了什么?无人知晓。大觉寺里的《老和尚像赞》“父子冤仇凭谁委”似乎说明了一切。你一定别忘了看这张画。
后人一直探索帝僧恩怨的缘由,猜测更多是祸起文字。雍正因是忌惮天下人怀疑其谋位的合法性,极力撇清沙门参政之嫌。迦陵出走四年后,微疾小恙示寂。要说弘素和尚与雍正交往的时间更早,也蹊跷的死于同年。雍正对迦陵还是客气的,隆科多、年羹尧的下场让人一身冷汗。直至迦陵圆寂,雍正更是封其为“大清国师”,赠谥“圆通妙智”。并令将其《语录》收入经藏。迦陵禅师晚年及身后的升沉荣辱,都与雍正皇帝有重要的关系,近三百年来,聚讼纷纭。一介禅僧,与帝王结识,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答案不言而喻。历史上,雍正当皇帝坐在金銮殿后,“十年未谈禅宗”。
大觉寺是皇室家庙,帝王将相御笔题匾比比皆是。中国文学大家名人诗词,一段段文人墨客的趣闻往事都发生在这里。清代皇室爱新觉罗•奕绘、顾太清夫妇、纳兰容若、爱新觉罗•溥儒,到现当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朱自清、冰心、俞平伯、张伯驹、季羡林等都曾在此驻足。写下了著名优美的篇章。
风流人物虽已作古,但留下的文化积淀和精神,沉淀融入了寺院里的的每一块青石和每一棵古木中。大觉寺成就了喧嚣大都市里难得的一片清幽雅静。大觉寺花会,堪称京城三大花会之一,待明年玉兰花开时,一定来此拜访。
心清迹然
20161117(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