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之意“和平之城”。老城面积只有一平方公里,高大的城墙围着,一共有八个城门,锡安门是其中之一。
锡安门它位于老城南面,由苏莱曼大帝兴建于1540年。因正对锡安山而得名。因大卫墓位于锡安山,又称为大卫门。
锡安门的重要在犹太人圣经中可见“锡安的堡垒,大卫的城。”锡安门对以色列犹太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直接通往老城犹太区的入口。1948年以色列建国前的锡安主义即犹太复国主义,主旨是根据圣经的预言号召散落在各地的犹太人返回锡安山聚居。今天他们做到了。
著名的6日战争,以色列这一仗夺回失去的圣城,犹太人在流离失所几千年之后,终于再次回到耶路撒冷。而这一次被赶出去的人却是生活在这里的阿拉伯人。
站在城门下,注视着这座千年老城门。千年沧桑,每一块石头都在述说着历史。战争硝烟使其千疮百孔,弹痕累累。我不禁联想着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发动闪电“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惨烈激战场景。1967年六日战争后,以色列攻下了锡安门,夺回了耶路撒冷,并打开了锡安门。
老城悬挂着以色列国旗
顺着老城城墙一路走去。出了锡安门就是三个著名景点:大卫王墓、马可楼(最后的晚餐)、圣母安息修道院。
这座历尽战争硝烟,弹痕累累的锡安门
1900年完好锡安门

以色列旅游,你会注意到城门上有个斜立的东西。它是宗教物品。犹太人家庭的每个门上都有门柱圣卷,也译成“护门牌”。不光是城门,在家里的每个门,厕所除外。
锡安门里面
人世变迁,锡安门几次易主,终于尘埃落定,然而满身弹痕。令我们为它的命运感到感慨。
在锡安门下,我们遇到了一群年轻的以色列学生。
导游和学生合影
年轻真好!笑容真好!和平真好!
门口的一位年老乞讨者
罗马帝国时代留下的商业街遗迹
商业街一幅恢复原貌的壁画
这里还在挖掘古迹
据说这里是犹太人新修建的教堂,门口很多人,但好像不让参观。
站在玛利亚安息大教堂的楼顶上
(待续)
《锡安门--千年陆沉,和平未还?》
此篇旅游文章被新浪编导放在新浪博客首页。
谢谢新浪编导鼓励,继续努力写好博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