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清迹然
心清迹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223
  • 关注人气:8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2016-01-13 19:32:28)
标签:

【六丑】

普觉梅花

仄韵格

入声韵

唱和步韵

分类: 词卷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 普觉蜡梅   步韵)


 仄韵格   词林正韵    入声韵    心清迹然


        古人云:天下梅花两朵半,一朵在北京,一朵在南京,半朵在梅城。虽说蜡梅不是梅花,亲缘甚远,只是花季、花型、花香相似,被赏花人权作梅花。西山脚下,普觉寺蜡梅率先开放,赏花客纷纷踏来一睹蜡梅风采。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自创《六丑》词调,拙笔步韵填词以抒情怀。

 

   问梅开路口?普觉寺、明黄争掷。几枝蜡梅,亭亭风蝶翼,古刹芳迹。过石桥池绿,十方安渡,美人倾国。珈蓝大殿陈檀泽,拂去红尘,三生九陌。《山园小梅》嗟惜,念梅妻鹤子,今古相隔。

   阶斑门寂,松磐柏碧。佛曰梅无泪,长叹息。三支袅袅香客,待斟茶煮酒,落英情极。菩提子,愫怀衣帻。心亦静、卧佛慈悲善恶,烛光幽侧。严陵老、布袜闲汐。踏雪归、最爱枝头白,清香自得。


                                        【忆少年】• <wbr><wbr><wbr>总是桃红初去忆  


【六丑】

此周邦彦创作中吕调曲。据周密《浩然斋雅谈》,邦彦曾对宋徽宗云: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一百四十字,前片八仄韵,后片九仄韵。例用入声部韵。诸领格字并用去声。

 

【定格】

范例词中领格字如及上一、下四句式中等字并用去声。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平

 

平平平

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忆少年】• <wbr><wbr><wbr>总是桃红初去忆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蔷薇谢后作

北宋 词人  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 山园小梅 》  二首

宋代诗人  林逋


  • 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 其二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祇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关于“蜡梅、腊梅、梅花”之争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清初《花镜》载:“蜡梅俗称腊梅,一名黄梅,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蜡,且腊月开放,故有其名。”


   “蜡”字系周代所用,秦代改用“腊”字,因而蜡月和蜡梅的“蜡”字,可和“腊”字通用。所以蜡梅与腊梅,可以通用。民间常说“腊梅”,其实不太准确。但鉴于长期以来“腊梅”与“蜡梅”已通用,日前并没有严格区分对错,两个词代表着同一个东西,“腊梅”侧重花开时间,特指腊月前后开的花,“蜡梅”则侧重花色,特指花色似蜜蜡。

 

    植物园的专家介绍:蜡梅并非梅类,两者亲缘甚远。在植物分类学上,蜡梅属蜡梅科,落叶灌木,而梅花则是蔷薇科植物。由于它们相继在寒冬腊月或早春时节开花,而且花形、花香相近似,所以常被人们误以为都是梅花。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诗词唱和中的步韵、次韵、依韵、用韵

 

    诗词唱和中,有和诗、步韵、次韵、依韵、用韵。同是诗词唱和,各有不同的含义,将不同概念和差别简介如下:

 

    (一)和诗是指在诗词唱和中,只作诗词唱和,不用被和诗词的原韵。

 

   (二)步韵亦称次韵,是指用原作的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相同。“步”可理解为“亦步亦趋”,“次”可理解为“次序”。这是一种比较严谨的唱和手法。(诗名字要用:步韵某某诗或叫次韵某某诗)。


      (三)依韵亦称同韵,唱和诗词与原作是同一韵部,但不必用原字。这种手法常用于形式与意境不好统一的时候,也是一种变通办法。

 

      (四)用韵即用原诗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诗词的名字要用:用某某人诗韵)。如原作用“东、通、红”,唱和诗词用“通、红、东”。这种手法常用于原韵字意较窄的时候,是一种变通办法。


   (五)分韵:指作诗时按照先规定若干字为韵,个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叫做“分韵”也称赋韵。古人用的多,今天大多叫联句。(诗的名字要用:分韵某某诗,得韵某某诗,联句某某诗。)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六丑】普觉蜡梅(步韵)


                心清迹然

                    201501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