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间词话》 经典书香

(2015-03-27 00:08:01)
标签:

经典书香

《人间词话》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

文学批评著作

叶嘉莹先生

分类: 诗词学习笔记
《人间词话》 <wbr>经典书香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也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人间词话》承袭了中国旧诗话词话的古老形式。《人间词话》中的许多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其影响很是深远。今天从事各个不同专业方面的人也在读这本书。


       《人间词话》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人间词话》它曾引起不少的争论和批评,功过得失,见仁见智,百年过去它依旧是中国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6岁应海宁州试,补博士弟子员,26岁治哲学,后转文学,晚期专治卜辞(甲骨文)名驰中外。他对宋元戏曲史和卜辞的研究成果,被称为空前绝业。生平著书洋洋大观,有 《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共104 卷(48册)行世。


      主要经历:王国维二十二岁起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3种。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5年,王国维来校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起,培养了整整一代国学研究家,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推崇与爱戴。


     1927年6月,王国维感于世变,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于6月2日,乘人力车从容地去到颐和园投昆明湖自尽。在此前一年,他的儿子死去。王国维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他虽身为五品朝官,死后却是两袖清风。


     王国维生于一个新旧文化和政治激变的年代,叶嘉莹先生说:时代即有负于静安先生,静安先生亦有负于所生之时代。”

 

         叶嘉莹先生关于《人间词话》评论书录:

        上卷所受词话六十四则是经过静安先生自己编定的。概括地说,可以简单分为批评之理论和批评之实践两大部分。

        第一则提出“境界”一词为评词之基准。

        第二则就境界之内容索取材料之不同,提出了“造境”与“写境”之说。

        第三则就“我”与“物”间关系之不同,分别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第四则提出“有我”与“无我”两种境界所产生之美感有“优美”与“宏壮”之不同,为第三则之补充。

        第五则论写作之材料可以或取之自然或出于虚构,又为第二则“造境”与“写境”之补充。

        第六则论“境界”非但之境无而言,亦兼内心之感情而言,又为第一则“境界”一词之补充。

        第七则举词句为实例,以说明如何使作品中之境界得到鲜明的表现。

        第八则论境界之不以大小分忧劣。

        第九则为境界之说的总结,为为“境界”之说较之前人“兴趣”“神韵”诸说为探其本。


        以上九则欲为中国诗词标出一种新的批评基准及理论。这九则词话是《人间词话》中主要的批评理论部分,其他各卷都是对这套基本理论的补充和发挥。九则词话是我们在读《人间词话》时首当掌握的纲领。


       自第十则至五十二则是按时代先后,这一部分乃是《人间词话》中最主要的批评实践之部。自太白、温、韦、中主、后主、中正以下,以迄今清代之纳兰性德,分别对历史各代名家所作的个别批评。其他卷中收集的谈诗谈词的评语,为此参考资料。在个别批评中,如论清真词之兼论“代字”,论白石词兼论“隔”与“不隔”都是例证。


        自第五十三则以后,分别论历代文学演进,诗中之隶事,诗人与外物之关系等。这是静安先生于批评实践中所得到的重要结论。


        最末两则兼论元代大曲家,境界之说兼用于元曲,为《人间词话》最后了一个余意未尽的结尾。


《人间词话》 <wbr>经典书香


       词之为体,“要渺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心清迹然 诗词学习笔记

                             20150327


《人间词话》 <wbr>经典书香


博友精彩评论留言

 

 

 

交响曲_yhy

  《人间词话》一书是近代极负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

328 15:42


小雪九九


   
心清晚上好!学习文艺理论,特别是关于词话的内容,是纲举目张的事,正如你说的,掌握这些要领,相当于找到了钥匙,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学习确实要找方法,谢谢导引指点。问候祝福春安!

328 22:14

 

路上老僧

    迹然君,好学之人,精研词学,推敲词章,令人感佩,静安先生《人间词话》我也爱读,嘉莹先生解得很透彻,叶先生解读杜诗、唐诗、清诗思路开阔,深入浅出,非 常适应阅读,对于普及古典诗词常识深入学习极有帮助。静安先生的研讨学问的三境界说对于学人来说是值得提倡的,微信时代快餐文化,很多人都是浅尝辄止 真正深入做学问,望断天涯路的人少,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更少的更少,达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则更少。急功近利钓名沽誉者多。因而,学贯 中西,博学鸿词的大师几乎绝迹,境界宏阔,意境优美的上乘之作不多。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的衰落有关。可惜静安先生死得早了一些,否则他在美学方面 的建树会更大些。问好迹然,期待更多好词问世。

今天 06:47

 

《人间词话》 <wbr>经典书香

 

《人间词话》 <wbr>经典书香


《人间词话》 <wbr>经典书香


《人间词话》 <wbr>经典书香


《人间词话》 <wbr>经典书香



《人间词话》 <wbr>经典书香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