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旅游时参观过许多举世闻名的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澳大利亚的圣保罗教堂、意大利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莫斯科瓦西里布拉仁大教堂。教堂精美的建筑和文化的内涵都很深厚,让人过目不忘。
古都京城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教堂,但从来没有进去过。一天正好路过宣武门教堂,才真正走进这所北京历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大教堂。

宣武门教堂位于古老紫禁城的西南,因其地理位置位于北京城的南门宣武门旁边,又称「南堂」。「南堂」堂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经多次茸修。
宣武门教堂是北京城内历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堂。它始建于一六○一年(明万历二十九年),为神宗皇帝批给来华耶稣会士的住地。
今天人们看到的宣武门教堂为三进院落,大门为中式建筑,占据了教堂的第一进院落,其后的东跨院为教堂的主体建筑,西跨院为起居住房。进入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利玛窦的全身铜像。
教堂主体建筑为砖结构,整个教堂坐北朝南,正面的建筑立面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高大的十字架镶嵌在教堂顶端。

一六○五年(明万历三十三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其改建成了一座小教堂。尽管当时教堂规模不大,但利玛窦在教堂里开办教会图书馆、展示西方的天文仪器、地球仪等,以此引起中国人对天主教的兴趣。
利玛窦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八年,做了大量的中外文化与科技交流的工作。一六一○年(万历三十八年)逝世。
一六五○年(清顺治七年),时任钦天监监正的德国人汤若望,在原教堂旧址重建,成为北京城内的第一大教堂,也是清代北京耶稣会人士的活动中心。顺治帝对汤若望和宣武门天主堂非常关注,曾二十四次亲临南堂,并赐匾「通微佳境」。
汤若望建成的南堂设施齐全,除了一般的宗教建筑之外还有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等科学设施,为西方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
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教堂有三个宏伟的砖雕拱门并列。整个建筑里面磨砖对缝,精美的砖雕随处可见。
只是教堂的院子很小,前面两棵大树遮住了视线,紧闭的大门下无路可退就这样拍下教堂的全景。

中间砖雕拱门一个特写。

教堂的正厅。
教堂建筑的大厅空间运用了穹顶设计。两侧配以五彩的玫瑰花窗,数盏西式玻璃吊灯,把高高的、狭长的教堂装饰得神圣高雅。
朋友送圣诞节礼物有一本《圣经》。2012年的圣诞节,想到亲眼看一下宣武门教堂宗教和唱诗班活动,平安夜奔了宣武门,出门满大街堵车,听说宣武门附近堵车,人多车多水泄不通,教堂根本进不来便放弃了。

教堂的正厅。
我用手机拍照片,走到正厅时。有人走来说教堂里面不让拍照,只好作罢。回来才惊奇的发现,拍摄时不知碰了那个键,居然有一小段录像。这两张照片是录像的截频照片。

教徒正在虔诚的祈祷。


宣武门大教堂前的银杏林秋意盎然。

1979年12月21日,傅铁山主教在宣武门南堂荣受牧职,成为南堂最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此,在傅主教领导下,北京教区走上健康发展的坦途。宣武门南堂成为北京教区的中心,承担了重要的角色。现在是主教府、教区、市爱国会和教务委员会所在地。“一区两会”的许多重要工作机构也设在这里。

宣武门大教堂(南堂)的背影及广场。

(小插图为网络下载)
心清迹然
2013112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