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2012-03-02 19:24:02)
标签:

魏晋

明代

清代

藏文铜钟

魏忠贤

寺庙钟

分类: 博物馆、科技馆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蔚县铁钟 (元代)          魏忠贤铸铜钟  (明代)           乾隆铜钟  (清乾隆)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钟钮是龙生九子之四·蒲牢 。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鱼。鲸鱼一发起攻击,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报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专声独远许多大钟的钟钮都是蒲牢的形象,它用锋利的爪子抓着大钟,伴随着鲸鱼的撞击将洪亮的钟声传遍四方。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大钟寺的藏经楼,两层高硬山顶建筑,现在是展览陈列室。

九门八点一口钟是关于北京城钟的民间故事。九门是指老北京城最高大的城门正阳门及其左右的崇文门、宣武门,还有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按老规矩,这九个城门,都应悬挂一个报钟点的,当听到城中心钟鼓楼定更(一更)和亮更(五更)的钟声时,各城门就打点关闭或开启城门(定更后惟有西直门不关闭,为皇家运送玉泉山泉水的通道)。可是后来变成了九门八点一口钟,有八个城门挂着点,崇文门却挂着一口城钟,这是怎么回事呢?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寺院里沧桑蜿蜒的古藤树,目睹见证了北京城里发生的历史。

相传龙生九子,各有所长,但都未成龙。龙子之一蒲牢善吼,但起初它却不分场合、地点,在北京城东南方乱吼乱叫。到了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派军师姚广孝来调教蒲牢。姚广孝法号道衍,是出将入相的大和尚,他知道蒲牢的来历和特长,认为还是把它铸在钟上最合适。

以钟为书,钟以载道,姚广孝曾奉永乐皇帝旨意铸了一口遍身佛经的永乐大钟,那口大钟因为钟钮上都铸满了佛经,就没有再铸成龙形钟钮。正好,蒲牢不是在京城东南方闹腾吗,就把京城东南侧崇文门的点摘了下来,换上铸有蒲牢钟钮的这口城钟。自打崇文门换上了蒲牢钟后,蒲牢再也不乱吼乱叫了。它一心一意为京城百姓效力,发出的声音好听而又洪亮,远远超过打点的声音。


一、佛道钟铃(类型概况)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大钟的结构图和各个部位名称。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乾隆铜钟
通高254.2cm   口径 157cm   重量  3108  kg
清乾隆年间。钟体有22条神态各异的飞龙,钟口铸有八卦中“乾”卦的符号。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元代铜钟
通高211.5 cm 口径130cm  重量2048 kg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永泰寺铜钟
康熙52年
通高145.5 cm 口径104cm  重量430 kg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太监铸道教铜钟
明嘉靖年间   明朝宦官所铸。
通高 159.5cm 口径90.8cm  重量 kg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三十五佛名铜钟
明正德八年 
通高 cm 口径cm  重量 kg
钟体铸有三十五佛名和捐资宦官姓名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金刚铃
 明代  (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二、佛道钟铃(魏晋——明代)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展览室景观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仁王院铜钟       公元1077年
通高194 cm 口径113.5cm  重量1394 kg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唐天宝十年铜钟  公元751
通高 167cm 口径92cm  复制品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四川黔江唐代铜钟 
 唐天宝年间  公元742年——公元756年
通高 144cm 口径78cm  复制品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江西唐代铜钟    复制品
通高 50.1cm 口径29.4cm  重量29.2 kg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李准铸铜钟
明嘉靖三十五年  公元1560年
通高 85.7cm 口径49.5cm  重量125 kg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净慈禅院铜钟  南宋绍兴二年
通高 130.4cm 口径76cm  复制品
现存福建泉州佛教博物馆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蔚县铁钟 
元代 公元1206年-公元1368
通高76 cm 口径64.8cm  重量 96kg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法华寺铜钟
明天顺五年  公元1461年
通高196.5 cm 口径119cm  重量934 kg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法华寺铜钟钟体上的铭文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守灵官员铸铜钟
明正德三年 公元1508年
通高131 cm 口径104cm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黄锦等造铜钟
明嘉靖丙辰年  公元1556年
通高160.2 cm 口径97cm  重量516 kg
为宦官捐资铸造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魏忠贤铸铜钟                                   保明寺铜钟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魏忠贤铸铜钟
明天启丁卯年 公元1627年
通高 170cm 口径99.8cm  重量452 kg
明朝宦官魏忠贤捐资铸造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保明寺铜钟
明隆庆六年  公元1572年
通高 cm 147.5  口径94 cm  重量402 kg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展览室景观


三、佛道钟铃(清代)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展览室景观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展览室景观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白衣庵铁钟
公元1683年
通高 148.5cm 口径99.5cm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潭拓寺铜钟
清康熙三十六年  公元1697年
通高140.9 cm  口径93cm  重量 424kg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潭拓寺铜钟上精美的钟钮。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石榴庄铁钟
清乾隆四十年 公元1775年
通高 cm 口径cm  重量 kg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乾隆铜钟
清乾隆年间  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
钟体残高 150cm   口径126cm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乾隆铜钟钟体上的佛经和图案。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大兴铁钟
清嘉庆十六年  公元1811年
通高 72.5cm 口径57.5cm  重量93 kg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秦晋会馆铜钟
清道光八年  公元1828年
通高110.4 cm   口径 94cm   重量 300kg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秦晋会馆铜钟上的12属相之一——马。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广化寺铜钟
清道光二十三年   公元1843年
通高 68cm 口径45.5cm  重量 69kg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大兴官帝庙铁钟
清光绪四年   公元1878年
通高71 cm   口径c54.9m   重量79 kg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山西太原铜钟
清光绪七年  公元1881年
通高 59.5cm    口径48.2cm   重量 94.8kg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关帝庙铁钟
清光绪甲午年  公元1894年
通高 73.5cm    口径55cm   重量 83.3kg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重兴寺铁钟
清光绪二十五年  公元1899年
通高 70.5cm   口径  53cm    重量 74kg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重兴寺铁钟钟体刻字。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藏文铜钟
清代 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
通高 78.7cm   口径56.6cm  重量94 kg

这只清代藏文铜钟反映出历史上藏汉民族一家人,同样的信仰古来有之。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花卉纹铜钟   清代                               铜钟  清代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福在眼前铜钟  清代                              铜钟   清代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三、佛道钟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