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2日
标签:
文化 |
卢戆章首创汉字拼音化改革
文/沈 栖
中国传统是用两个汉字合为一个汉字注音的反切注音,这种方法带来了繁琐难学的弊病。晚清闽南人卢戆章首创汉语拼音方案,为我国语文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卢戆章,生于1854年。18岁参加童试,却名落孙山。受当时闽南人下南洋的影响,21岁那年他赴新加坡边打工边学英语。四年后回厦门落脚鼓浪屿,开始对中国语言的研究。卢戆章走出这一步与卜居当地的英国传教士约翰·麦嘉湖有关。麦嘉湖曾经编纂了一部厦门方言词典《英华口才集》,创制以23个罗马字结合厦门方言音韵形成的方言罗马字,卢戆章很早接触之。当时英国驻厦门总领事翟理思决定编译《英华字典》,麦嘉湖推荐了卢戆章。在编译的过程中,卢戆章熟练地掌握了中西语言的结构、规则和发音特点,并由此思考汉字的拼音化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殚精竭虑,卢戆章在300左右腔字母之至简易平稳者中选了50多个记号,画为我国第一快切音字之字母,终于在1892年写成了可以拼写厦门方言的切音字专著《一目了然初阶》(比1904年出版的第一本横版书《英文汉诂》早了12年),拟订了自称为“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的拼音方案,即以少量固定的、笔画简单、易识易记的切音字母为繁多的汉字注音。《一目了然初阶》自资由厦门五崎顶倍文斋刻印发行,由此奠定了他“中国汉字拼音第一人”的历史地位。卢戆章将汉字拼音化改革与“国之富强”紧紧相系。适如《一目了然初阶·自序》所云:“窃国之富强,基于格致;格致之兴,基于男妇老幼皆好学识理;其所以能好学识理者,基于切音为字……省费十余载之光阴,将此光阴专攻于算学、格致、化学,以及种种之实学,何患国不富强也哉!”难能可贵的是,卢戆章还将这项改革付诸实施。他在厦门六十四崎角、鼓浪屿乌棣角等地招集小贩、船工、闾民,向他们施教《一目了然初阶》。为便于推广,卢戆章还在1893年出版了《一目了然初阶》的简易本——《新字初阶》。
光绪帝发起的“百日维新”有一项举措:“奖励新著作、新发明”。当时,工部虞衡司林辂存回福建省亲,路经厦门,了解到“福建厦门,近时用卢戆章切音新法,只须半载,便能持笔抒写其欲言”。回京后,林辂存将卢戆章的汉语拼音方案(切音字)视为“新发明”而由都察院代奏呈文,请旨颁行天下。光绪帝下旨:“都察院奏林辂存呈称字学繁难,请和切音,据情代奏等因,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调取卢戆章等所著之书,详加考验具奏”。喜出望外的卢戆章携书匆匆赴京,孰料“百日维新”夭折,光绪帝也形同废帝,卢戆章的梦想胎死腹中!离京返回厦门时,卢戆章路经上海,把进呈本略加修改、整合,编成了《北京切音教科书》和《中国字母北京切音合订》两书,由上海点石斋出版。
陡然碰壁的卢戆章并不气馁,愈挫愈勇,在《一目了然初阶》面世后,又相继出版了《中国切音字母》《中国新学》《中华新字》《北京切音教科书》等,“有从而问学者,不惜焦唇敝舌以诱之”。值得一提的是,甲午海战后,台湾总督儿玉向卢戆章发出邀请,到台湾主持学务课,推广汉语拼音。在台三年,他重新修订了拼音方案,另创了一套25个声母、102个韵母的“中国切音新字”。1916年,经过苦心孤诣二十多年,卢戆章设计出第三套汉语拼音方案。第一套以拉丁字母为符号,第二套以仿日本假名系为符号,第三套则采用了汉字笔画符号。被孙中山任命为闽南军司令的林祖密将军曾撰联颂之:“卅年用尽心机,特为同胞开慧眼;一旦创成字母,愿教我国进文明。”
卢戆章“毕生汗血之资,倾而不顾”,以口语文的“被发现”开启了语文现代化的进程。据《清末拼音运动编年史》载:从1892年卢戆章发表《一目了然初阶》第一部切音字方案,到1910年郑东湖成稿《切音字说明书》,这场切音字运动催生相关著作近30部,方案也有27种。1913年,由国民政府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汉字读音统一会”,基本上肯定了卢戆章的汉语拼音方案,却没有被完全采纳,理由居然是:闽南人无权过问“国语运动”。但其影响力深远,“统一语言发音”直接推动着我国语文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卢戆章未竟事业提上了议事日程,1958年全国实施了以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为主要内容的文字改革。诚如周恩来总理所说:“从1892年卢戆章的切音新字开始,当时我国的许多爱国人士也都积极提倡文字改革,并且创作多种拼音方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