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汲水”析

(2023-12-14 19:49:05)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一般人,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用汲水二字的。用汲水,不是古人,就是文人。

汲水主要有两重含义,一重是,从江、河、湖、泊、溪、涧、塘、井等水源处,获取原水,通常需用特定的方法或工具,如水桶、水瓢、水车或水泵、抽水机等工具或设备进行。另一重是,指安徽省境内淮河支流的汲河,汲河古称汲水。汲河发源于大别山区北侧的山区,有东、西两个源头,于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汇合北流,注入城东湖,并在溜子口入淮。干流流经金寨、六安、霍邱三县,全长一百六十公里,流域面积二千二百平方公里。

见到汲水,我便会想起北宋大文豪苏轼所作的七言律诗《汲江煎茶》,诗曰:“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翻译成现代汉语,该诗的大意是这样的:要用流动的活水和炽烈的活火来烹煮茶,还要亲自到江边钓石处汲取江流深处的清水。用大瓢汲取映有月影的江水,并贮存入瓮,小杓将江水滤净,装入瓶中。茶叶如雪白的乳花在煎锅里不停地慢慢地翻滚,水面上漂浮着茶沫,茶水的沸声好似松林间的狂风不时地溢漾和不断地呻吟。清澈而醇美的茶水,使得诗人枯肠辘辘,亟欲即刻饮用,却受到不能超出酌饮三碗的限制。喝完三碗,只得坐着倾听荒城里长更与短更起伏不断的敲击声。

“汲水”析

这首诗的诗名即为《汲江煎茶》,意思说,从江中打水,用来煎茶。古人用茶的习惯是煮茶,而不是现代人的泡茶。对第一句诗,南宋官员、学者施元之注疏的《施注苏诗》卷三十八有苏轼自注云:“唐人云:‘茶须缓获炙,活火煎。’”活火,有焰之炭。意思即为用炭火慢慢地煎煮。可见,古人竟然有着如此雅兴,煮茶特别地讲究,这种奇特的习俗,不禁今人的我咋舌惊叹。

此诗作于北宋哲宗赵煦元符三年(1100)的春天,此时的作者已经被贬于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这是苏轼一生的第三次被贬。他第一次被贬黄州、第二次被贬惠州,第三次被贬儋州。越贬越远,越贬越糟,越贬越惨。但是,苏轼到底不愧为旷世少有之大文豪,他每到一处都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为人们追寻其掠影游踪留下了些许的笠痕屐迹。

第一次被贬黄州,这位大文豪写下了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同期,苏轼还泼墨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巨篇《赤壁赋》。这两篇宏文巨制对于我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我一直将它们视作我撰文写作的范本和圭臬,竭力效仿之。

第二次被贬惠州,这位大文豪写下了名作《蝶恋花.春景》词曰:“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第三次被贬儋州,这位大文豪写下了《汲江煎茶》。这首着眼于生活小事的七律,名为汲江煎茶,实为抒发本人心中郁郁不得志的块垒,于“坐听荒城长短更”之际,希冀获得朝廷的赦免,早日回归京都,结束凄凉而悲惨的贬谪生涯。苏轼被贬儋州期间,曾经在当地开办学堂,还培养出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位举人。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诗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苏轼去世前两个月,已过花甲之年的他预感自己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便用这首诗作高度精练地归纳和概括了他的跌宕起伏的一生。主要的经历就是屡次被贬,先后谪徙到黄州惠州儋州三个州。不久后,苏轼便卒于常州,与世长辞,抱恨而终。

20231214125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浇水”析
后一篇:“游水”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