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析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夜半,忽然想起伟人毛泽东主席曾经写有一首词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其中,有词句曰:“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指的是,当今世界上,四海翻腾,风云变幻,五洲震荡,形势诡谲。这一词句所展现出的是毛主席诗词的一种豪迈雄壮的气势,呼应了当时国内外形势的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展现了中国人民勇毅顽强、高歌猛进的精神风貌。
近来,由于正在撰写关于水系列的文章,因此,特别关注水方面的词汇,遇到“云水”二字,遂大喜过望,正愁没有适当的水字语词,这不送上门来了吗?立即开灯,在手机上写下了“云水”,拟作改日的文章题目和内容。
云水,即云与水。随意游玩,漫游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漂泊无定,故称。唐代大诗人杜甫《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曰:“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南宋大诗人陆游《长相思》,词云:“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元末明初杂剧作家贾仲名《金安寿》第三折:“这锅里云水林峦,甚么去处。”
云水,还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称。唐代诗人项斯《日东病僧》,诗曰:“云水绝归路,来时风送船。”《宋史.方技传下.莎衣道人》:“帝岁命内侍即其居设千道斋,合云水之士,施予优普。”明末清初学者李中馥《原李耳载.寻亲诚感》:“原邑赵孝子名威晋,其父好黄冠术,遇全真云水,无不以礼下之。”
云水,另指漫游。漫游,即如行云流水般漂泊无定,故称。唐代诗人黄滔《寄湘中郑明府》,诗曰:“莫耽云水兴,疲俗待君痊。”元末明初文学家、诗人高启《太湖》,诗曰:“我性好游观,夙负云水债。”清代诗人施峻《中途见雁》,诗曰:“云水家何在?风尘味已谙。”
云水,还为河流名,在今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南境。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郦道元《水经注.溱水》:“林水自源西注于泷水,又与云水合。”
云水,这一词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内涵和外延。从字面上分析,“云”代表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同时,也可以用来形容说话、高空、云中或者轻柔舒卷如云的事物。“水”则常用来表示附加的费用、液体、河流或者是温柔的意思,
云水,从文化角度分析,“云水”代表了僧侣或修行者的形象,他们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由行走,不受束缚。这种意象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由、闲适、高洁生活的追求。
此外,“云水”还具备禅宗的特质,代表自由自在、单纯朴素、身心调柔、流动无滞的精神境界。在这种理念下,修行者们选择简朴的生活方向,通过冥想、游方、参访和坐禅等方式,寻找生命的真正意义。
云水还与三千组成为“云水三千”。这一词语的意蕴最早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说的是皖南泾县青弋江桃花潭一带的无垠风光,如云似水般瑰丽广阔。后来,这一词语不仅仅用于形容江河湖海等景观,还广泛用于文学、艺术等领域。在诗词歌赋中,“云水三千”常被用来形容自然万物的美好和丰富,寓意着人们面对自然景色时,应当心存敬畏之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珍惜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之道。因此,“云水三千”的含义是指极其广阔、壮伟、绚美的自然景色,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境界与抒发心灵情感的表达方式。
2023年12月4日6时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