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水”析

标签:
文化 |
水有清浊之分,清水即谓为纯水、淡水、干净水。浊水即脏水、浑水、龌龊水。
浑,水质不清,谓之浑浊,也谓之浑水。浑,懵懂浑沌,他讲的全是浑话。浑,全。浑身上下;浑身是胆雄赳赳。浑,天然的璞玉浑金。浑,混杂、混淆。浑,蒙混过关。浑,胡乱。浑,糊涂度日;苟且偷生。浑,谐趣的,开玩笑的。
浑水,浑浊不清的水。比喻污秽、昏乱、肮脏的处境。出自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回:“不然,就是他和琴妹妹也有了甚么不对的地方儿,所以设下这个毒法儿,要把我拉在浑水里,弄一个不清不白的名儿,也未可知。”著名现代文学家巴金《家》十四:“我常常想,还是趁早走罢,清水里住过了,还来往浑水,太不值得。”
浑水摸鱼,愿意是指先将池子里的水搅浑,在浑浊的水里呛晕鱼儿,然后,乘机将鱼儿抓起,而不用耗费很大的力气。在现代汉语中,指先在敌人或者对手的内部制造混乱,然后乘其不备之际,战胜之,并获取利益。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混水摸鱼,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三十六计》:“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混水摸鱼”。这句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趁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不正当的利益。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现代著名作家茅盾《蚀.动摇》:“他又觉得南乡农民的办法,也不无可取之处,只要加以变化,自己就可混水摸鱼,择肥而噬。”
浑水摸鱼与混水摸鱼在表面上看似相同,但其实含义和应用场合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浑水摸鱼,起源于古代渔民在浑浊的水中捕鱼的技巧。现代汉语指的是在混乱或复杂的环境中,利用机会从中获取利益,可能涉及权谋或犯罪活动。它的特点包括行动迅速、目标明确和为了个人或团体的利益而不顾他人或集体的利益。
混水摸鱼,其核心意思是通过摸索或试探来获取信息或了解情况,而不是单纯为了获取利益。它的特点是行动谨慎、目标明确、态度积极和措施得力,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信息或更好地适应环境。并主动把事态复杂化,同时,借助各方利益不明确,求得己方利益的最大化,从而牟取不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