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酒水”析

(2023-11-26 05:33:43)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所谓酒水,乃酒类和水类的统称,指酒、水、液体等可供食用的饮料,可自用和用来招待客人。酒水主要应用于餐饮业。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食用白酒的浓度在六十度(即60%)以下,白酒经分馏提纯至75%以上为医用酒精,提纯到99.5%以上为无水乙醇。酒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

酒的粮食原料种类较多的就有名酒“五粮液”。我国是最早酿酒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之前,据说杜康和仪狄都开始酿酒了,他们两位合称“康狄”,至于谁才是中国的酒神,两千多年以来众说纷纭。因此有人说是杜康酿造了秫酒,仪狄酿造了酒醪,他们两人是不同的酒类的创始人。秫酒则由高粱酿造而成。秫酒虽然是由高粱制作而成,但它并不是人们熟知的白酒,而是人们日常料理所用到的黄酒(绍兴酒)。白酒是通过蒸馏设备制作的酒,出现的时间相当晚。酒醪与现在人们熟知的米酒差不多,它还有一个名称,叫作醪糟,它是由糯米经过发酵而成的酒类。酒醪性温软,味道甘甜,颜色洁白细腻,犹如一碗浓稠的甜粥。除了做酒、以外,醪糟还有其它的功能,比如作为主食或配料。

“酒水”析

实际上,早在黄帝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酿酒业,杜康和仪狄都是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并加以改造的酿酒者。司马迁在《史记》中指出,杜康是夏朝的一位国君,酒是他创造出来的。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持有同样的观点。杜康还有一个身份——黄帝身边的臣子,专门负责酿酒。而《吕氏春秋》《战国策》则认为酒是夏禹的女儿仪狄创造出来的,还说仪狄将酒进献给夏禹品尝,夏禹品尝过后,居然颁布了禁酒令。

自从发明了酿酒技术,直到元代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习了酒的蒸馏提纯的酿造技术,中国才出现了高度白酒,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已经发展到能生产各种浓度、各种香型、各种含有酒精的饮料,并为工业、医疗卫生和科学试验制取出浓度95%以上的医用酒精和99.99%的无水乙醇。由于酒的盛行,社会上,因酒肇事,甚至违法犯罪的案件急剧上升。喝酒很容易让人麻痹,不清醒,从而发生失去理智的行为。

而在沪语中,酒水还表示酒席,吃酒水就是吃酒席。2013年上海春节联欢会上,沪上著名笑星姚勇儿、姚祺儿演出了相声《吃酒水》,这里的吃酒水的意思即赴宴。而沪语中,喝酒的说法是“嗒眼老酒”,“嗒眼”是喝的意思,而“老酒”则是酒的意思。当沪上有人邀请侬吃饭喝酒时,不会说:“走啊,去喝两杯”,而是说“走!阿拉请侬吃老酒”。那么吃啥老酒呢?有人觉得,上海号称国际化大都市,甚至被外国人称作“魔都”,肯定遍地都是职场精英,是很讲究腔调和场面的,肯定都是喝红酒,吃西餐。实际上,大谬了。喝红酒的固然不少,但也不是全部。在普通市民中,喝啤酒的人是最多的。老年人一般都会喝点黄酒,用些油氽花生米、油炸豆瓣、卤豆腐干,猪耳朵等,作为下酒小菜即可。

上海地处江浙,酒文化其实也是有悠久历史的。江浙一带最常见最流行的不是白酒,而是黄酒。细究起来,黄酒的渊源可比白酒海要久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之一。而且,黄酒口感柔软,不强烈,不伤害身体,也有滋身养胃的作用。所以,很多老一辈人都有喝黄酒的习惯。在上海,很多人都知道这一个品牌——石库门老酒。这款酒是海派黄酒的杰出代表,在许多上海人的心目中,它被认为是经典。上海人除了喝黄酒,也喝白酒,每年伏季海有吃伏羊的传统,一边喝烧酒,一边吃羊肉,直至浑身大汗才舒服。普陀区真如镇、奉贤区庄行镇都是喝伏酒、吃伏羊的最佳去处,不少市民在伏季必定会去这两处及其它几个地方去品尝羊肉老酒的美味。

今天,正值老同事进入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五十五周年,共有十三位原安装六队的老同事,假座静安区闸北公园边上的金宴.浙鲜馆(共和新路1667号)二楼苏堤厅聚会,举行了庆祝入职五十五周年的纪念活动,活动的组织者为夏建成先生,他还特意制作了五十五周年的纪念币,赠与每一位老同事。其乐融融,其兴勃勃,活动的场面极为热闹和欢畅。作为乘坐同一班柴板船摇进单位的老同事,怎么能不欢欣鼓舞呢?怎么能不举杯庆贺呢?当年风华正茂的男女青年,现今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翁老妪了,尽管精神面貌尚可,尽管家庭生活安逸,尽管子女孝顺照顾,但是,毕竟年岁不饶人啊,都已经垂垂老矣。而众人却异口同声地说,健康是第一位的,有了健康,才有可能延年益寿,才能参加各种活动。大伙儿极其希望来年再聚会,极其希望出游和寻访曾经工作过的皖南小三线的旧地,重温青年时代的激情和欢悦。

20231125204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湖水”析
后一篇:“茶水”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