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析
标签:
文化 |
早晨,起床后,打开手机,就听到视频里传来了《采茶舞曲》的歌声,那悠扬美妙的旋律,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六十三前的儿童节。那一年的六一儿童节,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并有幸参加了一次隆重而精彩的活动。地点在上海铁路局新厦五楼的大会场。这一年,我被评为上海铁路系统的三好学生,出席了六一儿童节的庆祝大会。迄今,当时的场景依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特别是身穿鲜艳的浙江茶乡服饰的少女天真可爱的舞姿,让我痴迷不已,越剧声韵《采茶舞曲》的歌声荡漾在我的心弦,一直起伏回响。
歌词内容大致如下:“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好风光。哥哥呀,你上山下山勤插秧。妹妹呀,你东山西山采茶忙。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插秧插得匀又快呀,采得茶来满山香。你追我赶不怕累呀,敢与老天争春光。哎呀争呀么争春光。左采茶来右采茶,双手两面一起下。一手先来一手后,好比那两只公鸡争米上又下。两个茶篓两膀挂,两手采茶要分家。摘了一回又一下,头不晕来眼不花。多又多来快又快,年年丰收龙井茶。”据说,歌词还有另外的版本,大致意思与以上歌词基本相同,就不一一举例了。
采茶舞曲,现在归类于浙江民歌,实际上,它是一首创作歌曲。词曲作者为周大风,作于一九五八年。原为越剧《雨前曲》主题歌,有舞蹈配乐,后根据歌曲改变成舞蹈小品《采茶舞》。
“采茶”原是中国一种民间歌舞体裁,流行于南方茶区,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这首采茶舞曲保持了传统采茶歌舞的基本风格,采用了民族的五声徽调式,又有调式交替的素材,曲调欢快、跳跃,展现了采茶姑娘青春焕发的风貌。《采茶舞曲》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一度极为流行,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我国著名歌唱家朱逢博的演唱,更是红极一时。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采茶舞曲》在联合国组织第十二届亚太地区音乐教材专家会议上入选亚太地区音乐教材,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二〇〇四年,周大风重回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时,当地小学生为他热情地唱起了《采茶舞曲》
很多人对《采茶舞曲》耳熟能详,以为这首歌曲是以杭州市梅家坞茶农生活为原型创作的。直到二〇〇〇年,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文化馆副馆长萧云集拜访了国家一级作曲家、原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周大风后,才发现原来《采茶舞曲》与泰顺有着一段不寻常的渊源。
这首《采茶舞曲》是在泰顺县东溪乡政府后面的一所老房子里诞生的。退休老教师蔡子英老人说,歌词写的就是泰顺山区的美丽风光。现在科技发达了,这首歌还被人制成了彩铃呢!这一说法已经得到了周大风本人的确认,他获知此消息后,把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在泰顺山村里生活、创作的点点滴滴,都倒了出来。一九五八年春天,时任浙江越剧二团艺术室主任的周大风和全团五十多人,奔赴泰顺山区巡回演出。剧团来到了东溪乡后,周大风就住在东溪乡大队部的办公楼里。泰顺山区盛产茶叶,在演出之余,周大风常与当地村民一道上山采茶。云雾缭绕的山峦,泉水叮咚的溪流,以及欢声笑语的采茶人,一派独特迷人的江南风光,深深地吸引了周大风。他想起几年前,有位领导曾经对他说过:“周总理说杭州山好、水好、茶好、风景好,就是缺少一支脍炙人口的歌曲来赞美。”周大风思考: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是否能通过戏曲的形式来反映?五月十一日晚,他通宵未眠,在房间里一气呵成写出了反映采茶生产的《采茶舞曲》。乐曲采用了越剧音调,融进弹簧叠板“多上一下”的曲式,又吸收了浙东民间器乐曲“四则”的音调作引子,并采用有江南丝竹风格的多声部伴奏,他觉得这种形式易于为群众接受 。第二天,周大风来到东溪小学,让该小学的学生排演《采茶舞曲》。没想到,一节课下来,小学生们全都学会熟练地唱这首歌了。
《采茶舞曲》创作成功之后,周大风一鼓足气,只用了三天时间创作了九场大型越剧《雨前曲》,《采茶舞曲》就是该剧的主题曲。
一九五八年九月十一日,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在北京长安剧场观看了《雨前曲》,之后,还来到后台与演员畅谈了一个多小时。周总理说,《采茶舞曲》曲调“有时代气氛,江南地方风味也浓,很清新活泼”。他还叮嘱周大风:“有两句歌词要改(原词‘插秧插到大天亮,采茶采到月儿上。’)插秧不能插到大天亮,这样人家第二天怎么干活啊?采茶也不能采到月儿上,露水茶是不香的。”周总理建议周大风到梅家坞生活一段时间,“把两句词改好,我要检查的......。”
之后,周大风来到梅家坞体验生活。在那里,他一直思考如何才能修改好歌词,可怎么也想不出更好的歌词。
几年后的一天,周大风正在茶园劳动,突然一辆轿车停在身边,走下来的竟然是周总理。他对周大风说:“周大风,你果然来了,词改好没有?”周大风没想到,总理日理万机,却一直关心一个普通文艺工作者和一首歌曲。几年前说的话,竟然一直挂在心上。周大风只好照实说:“歌词改不出来。”总理沉吟了一下说:“你要写心情,不要写现象。‘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你看这样改如何?不过只给你参考,你还可以再改,改好了重新录音。”经过周总理的妙笔修改,《采茶舞曲》被人们唱得愈发顺口,风靡全国,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孩童,都能够随口哼出几句。
《采茶舞曲》红遍中国后,浙江省歌舞团、中央歌舞剧院都把这首歌作为保留节目,还被灌制成唱片、磁带、CD片发行。一九八三年,《采茶舞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教材”。
如今,周大风教授已经年逾八旬,他告诉别人,他很喜欢喝绿茶,可是,平时喝得最多的还是给他带来创作灵感的泰顺名茶“三杯香”。
溪水,指的是水道窄而浅,水流速度变化多端,多处于河流上游山谷的自然流水。《采茶舞曲》用溪水起句,是十分恰当而确切的,很能体现江南风情和茶香韵味。
2023年11月15日10时15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