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重阳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午觉时,忽然想起来,应该写点什么,为重阳节留下些念想。脑瓜转悠了好一阵子,于是,伟人毛泽东写的那首词作《采桑子.重阳》跃入了眼帘。其中,名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更是兀立而起,烂熟于胸。
这首词,毛泽东主席写于一九二九年十月十一日,那一天,正值重阳节。毛泽东诗兴大发,遂吟诵了这一首战场词作。词曰:“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此时,距离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也有两年多了。而此一阶段,毛泽东过得并不十分顺畅和舒心。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毛泽东落选,丢掉了前委书记的职务,前委书记由陈毅代替。他的游击战术被冠以“流寇主义”,被指像黄巢和李自成一样难成大器。而他在会上强调党必须加强对军队的领导,又被戴上有“形成家长制度的倾向”帽子,遭到了众多部下的反对。他身染疟疾,又缺乏科学的治疗。并且,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的苏家坡治病期间,差一点被敌人逮捕。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他被担架抬到上杭县城继续诊治,却没有恢复他的前委书记的职务。毛泽东在上杭县城的临江楼上养病之时,重阳佳节来到了,院子里的黄花如散金铺银般地盛开。重阳,一个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天地间的日子,一个把酒临风、月下赏菊、遍插茱萸、怀念先人的节日,毛泽东的梦想和现实在心中再一次发生了碰撞和激荡,因而写下了这首不朽的名作。
这首词的大意是,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地芬芳。一年又一年的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虽然不如春天的景色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风光更为壮美,在广渺的江面和辽阔的天空泛着晶莹剔透的白色清霜。
中国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易》以阳爻为九,九九相叠,故名重阳,又称重九。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蜀中九日》:“玄月九日看乡台,它席他乡送客怀。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唐代大诗人杜甫《九日五首》其一:“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坐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唐代田园山水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自古中国就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怀的习俗,在历代诗词文赋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对立面出现的。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即菊花)却是与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里的“黄花”,既非供孤客隐士“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被病客独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毛泽东是满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而显得更加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了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节日可悦,黄花显得更加可贵,连它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融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曼妙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战士兼诗人的豪迈旷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却是与战斗、疆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感老伤怀,徒悲岁月蹉跎,长叹光阴虚掷,而是以“只争朝夕”的拼搏发奋的精神,为人民革命解放事业而不懈战斗,一息尚存,前进不已。
下阙,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描写登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更远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极魅,写出了秋风摧枯拉朽、驱除陈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浑,饱含刚健遒劲之美。此情之豪迈,此意之潇洒,迥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歌燕语、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雄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的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情感、战士的气质,决定了毛泽东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极写景色之瑰丽。
整首词有情有景,有色有香。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情怀。唤起人们群众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为着宏伟事业而决战的高尚情操。
昨日,孙儿吉吉在灵石路716号宝燕商城五楼宝燕壹号,举行了整十岁的生日筵席。看到活泼可爱的孙儿,开心地度过了一个欢乐而舒畅的生日聚会,我也格外喜悦。今年,我已经七十有四了,比较“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俗谚,已经过了“七十三”的第一道坎,正在努力爬升“八十四”的第二道坎。虽然,我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但是,我的信心还是十足的,精神还是抖擞的,争取达到上海市男性八十一点七六岁的平均期望寿命,如果能够超过八十四岁,那就更好了。
2023年10月23日16时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