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庭园”解

(2023-10-06 14:19:18)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上两年,曾经写过《“西楼”解》《“深院”解》,子夜,忽忆起那两篇小文,于是,便生出了写作《“庭园”解》的想法,遂撰稿此篇功课。

庭园,基本释义为,房屋周围的空地,通常可种植花木,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详细释义为,与住宅相连的一块土地,通常把其全部或一部分用来种植果树、花草或蔬菜,以供家用或相应地添置设备设施,或建造建筑物以供休息玩耍。

庭园又称庭院,是建筑物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场地。通称庭园或庭院。

生活之中,有如,这座只剩下断壁颓垣、枯木荒草的古庭园,如今,已经修葺一新,“断壁颓垣”,也作“断壁残垣”、“断瓦残垣”。再如,未到这座别有洞天的庭园,看着满目的奇石异卉,好似已经远离了尘世。又如,我打算明年再把这座老庭园修葺一下,让它焕然一新,风情重现。

虽然,庭园与庭院基本意思相同,但是,也有着纤微的区别。庭园和庭院的区别就在于“园”和“院”。庭园属于造园学的范畴,是园林的一种形态。庭园的侧重点在于建筑的布局与规划,以及其中的叠山、理水、植物、小品、铺装等造园要素的组织和设置。在庭园间点缀适当的花木山石终究还不足以成为独立的景观,因此,没有景观意义的院落,即使规模再怎么庞大,也不能成为庭园。

 

而庭院则是建筑物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场地,是建筑学中的一种空间形态。隋唐时期的史学家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撰写的二十四史之一《南史.陶弘景传》:“(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南宋著名爱国将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满江红.暮春》词曰:“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清代著名学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庭院指“正房前面的院子,也泛指院子。”晚清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鹊仙桥.秦淮有访》词曰:“今朝不见,胜如重见,庭院暮寒时节。”现代学人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家山(袁可立别业),......此后,山阜、八仙亭、山门、庭院等多次整修,作为文化馆展览文物之用。”庭院又分中式西式等模式。

“庭园”解

说起来,自古及今,中国人普遍有一个庭院情结:“只愿有一处院子,容得下我的春夏秋冬。”于是,在自家的住宅前后营造庭院,那怕只是建造一盆、一瓯、一缸及一处的山水田园的艺术造型也可,让自己看着惬意舒服,也就不在乎别人的斜眼冷看了。

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范围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见诸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古代建筑独一无二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先秦两汉的建筑风格亦比较侧重于阳刚壮美的表现,其形象追求的是“宽大崇高”,其细部追求的是“错采镂金”,就是与正规建筑互补,理应表现阴柔秀美的园林,也费尽心力地追求境丽景全,园中高台林立,奇卉珍禽毕呈。

在庭院的布局设计和环境意识上,中国古建筑表现了较强的阴阳相协的观念,“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南唐诗人冯延巳《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的这一名句,常常被用来形容中国传统见诸诗词的表现延绵无尽的意蕴。“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北南宋之交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临江仙.梅》中的这一句词句,依我之所见,觉着比较冯延巳的南宋词句,更具忧伤的意蕴和悲哀的沉恸。南唐词人曾觌《阮郎归.柳荫庭院占风光》:“柳荫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信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觌,音di,阳平声。义为见、相见。

庭院一般是指前后房屋建筑与两边廊庑或隔墙围成的一块空间,这里的房屋建筑为实,主阳,庭院为虚,主阴,这一实一虚组合而成的“前庭”与“后院”,按中轴线有序连续的推进,大大地增强了传统建筑阴阳合一的艺术魅力。北京的故宫、山东曲阜的孔庙等建筑集群之所以能够打动千千万万个旅游观赏朝拜者,其主要原因恐怕亦在于此。

如果,单个孤立地去观赏这些群体中的主要殿堂楼阁,它们的基本造型变化不大,不能反映出古代建筑艺术的绚丽多彩,然而,一旦将它们用围廊、门楼、亭阁、隔墙、屏风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接续传承的实虚相济的建筑群,其感染力便会成倍地增长,如在《周易》中多次提及的“庭”,就表现出了这一特点。就是在秦汉时期主要表现阳刚之美的建筑中,也不是完全不注意室外空间的组合,像阿房宫,并不是实体一块的凝滞的建筑单体,而是以殿堂、楼阁,以及诸多架空间道、复道联络组合而成的庞大建筑群。陶渊明被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诗品》尊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从这位著名田园山水派诗人歌颂田园山水美的诗歌中,也透露出当时氏族士人对建筑风格追求的转变。“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田园居》)“倚南窗以寄傲,市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辞》)。如此小巧拙朴的建筑环境,悠闲自在的居住氛围,极为精深细致地表现出幽静、清丽,含而不露的阴柔之美。

 

2023104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忆其峰同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