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事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尘事,旧时意思指世俗的事;尘俗之事。
尘事,出自东晋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曰:“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唐代诗人元稹《度门寺》诗曰:“心源虽了了,尘世苦憧憧。”唐代大诗人杜甫《卜居》:“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唐代田园山水诗人孟浩然《游景空寺兰若》诗曰:“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唐代诗人阎防《宿岸道人精舍》诗曰:“愿言舍尘事,所趣非龙蠖。”唐代诗人崔泰之《奉酬韦嗣立祭酒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大僚之作》:“叨荣惭北阙,微尚爱东田。寂寞灰心尽,萧条尘事捐。”北宋宰相王随《句》其一四:“静怜身计无尘事,贫喜生涯有古书。”南宋词人姜夔《湖上寓居杂咏》其十一:“而今渐欲抛尘事,未了菟裘一怅然。”北南宋之交的词人叶梦得《水调歌头.次韵叔父寺丞林德祖和休官咏怀》:“冥鸿天际,尘事分付一轻芒。”南宋学者陈宓《题妙寂寺》:“不因地迥稀尘事,那得冬阴似夏时。”宋末元初诗人黄庚《俞景仁教论相过》:“栖迟茅屋无尘事,深闭柴门远俗情。”元代诗人王丹桂《满路花赠小崔评》:“纷纷尘事,一笔尽都勾。磨莹先天宝,灿灿辉辉,恰如朗月当秋。”《明史.隐逸传.陈洄》:“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事接。”现代著名作家、香港词曲家黄霑《人生.江湖》:“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花几人回。”
尘事与尘世,两者读音相同,尘事的读音为chen 阳平声,shi去声。尘世的读音为chen 阳平声,shi 去声。音与声完全一致,并无什么差别。
而两者的意思却有着不同。尘世的释义,一指佛教徒或道教徒、也指人世间。二指犹言人间;俗世。
具体释义却不尽相同,尘事指人世间的事情,即世俗的事。尘世指佛教徒或道教徒所说的现实世界,也叫俗世或宗教幻想的理想世界。
两者对象不同,尘事是世上的事,指人世间的事情,即世俗的事。尘世是佛教徒、道教徒所说的现实世界,与他们所幻想的理想世界相对。
唐代诗人陆龟蒙《奉和袭美公斋四咏次韵》:“尘世任纵横,霜襟自闲放。”唐代诗人吕岩《赠刘方处士》:“尘世相逢开口稀,共论太古同流志。”晚唐诗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宋末元初诗人丘葵《尘世》:“尘世无暇日,偷闲到晓亭。”元代曲作者张可久《百字令.湖上.和李溉之》:“明月天坛尘世远,青鸟替人传语。”元代散曲家不忽木《点绛唇.辞朝》曲曰:“臣离了九重宫阙,来到这八方宇宙,寻几个诗朋酒友,向尘世外消磨白昼。”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袁枚《绝命词》:“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清代小说家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不但此曲为尘世所无,即此弹法亦山中古调,非外人所知。”清代诗人陆以湉《冷庐杂识.静宜女史诗》:“纷纷尘事扰居诸,谁识清闲福有余。”现代文豪郭沫若《落叶.第二十三信》:“想在远隔尘世不但深山之中计谋地但是是高贵地去生活着的景慕,强烈地在我心中浮动。”
2023年9月8日8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