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谋事

(2023-09-05 06:25:30)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我学得了这一俗语。后来这一俗语逐渐演变为汉语成语了。

所谓谋事,意思是指找职业;计划于某件事情。具体而言,乃谋划事情,或谋求职业。

谋事,出自《左传.襄公元年》:“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大国聘焉,以继好、结信、谋事、补阙、礼之大者也。”

以后,谋事一词,在历朝历代的不少文章典籍中出现。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明代通俗演义小说家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回:“郑庄公大喜曰:‘卿之谋事,可谓万全。’”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人谋事久而不得,则意思转淡。”清代谴责小说家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土老儿在家里住得厌烦了,到上海去谋事。”清代性灵派诗人何士颙《除夕》诗云:“身非无用贫偏暇,事到难图念转平。”真悟后语也。现代著名文学家茅盾《送考》:“教会学校的文凭没有多大用处。将来谋事,官立学校毕业有许多便利。”现代诗人、散文家魏钢焰《宝地——宝人——宝事》:“白学清把嘴一抹站起来:‘谋事不成惹人笑,我要听党的话咧!’”

谋事

中国当代管理学者王强,笔名东堂策,写有一部书,名为《论权者谋》。该书是一部融合了中国古今管理思想的管理学系统著作。《论权者谋》其中的《谋事篇》主要对做好组织的事情进行了论述,该篇强调,要做好组织的事情,就必须“循于六事”,这六事,即:定势(稳固内部格局)、探情(探明情报)、谋局(搞好规划)、集智(集中群智)、精事(做好细节)、策交(搞好外交)。

其原文如下:“世事万种,权者纵有天贤亦难善万事。是以,谋事者,不患于事不成,而患于势不成。谋事之道似若博弈,善谋者谋势,不善者谋子;谋势者局清子锁而子子相助,一招着先,步步通杀;谋子者局茫子踌而子子自护,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故,谋事者必谋势。谋势必循于六事:定势、探情、谋局、集智、精事、策交。定势犹备子,探情犹料敌,谋局犹布弈,集智犹参计,精事犹算子,策交犹乱神。势定则方寸不乱,情明则策向不偏,局成则利欲不惑,智广则行计不失,事精则诸事不漏,交畅则谋事不阻。定势着,贵在动必缘义,循法行事则万事有章,昌顺亡逆则内不敢肆,事并内安则势不乱,势不乱则令法通达,令法通达则万事能谋。探情者,贵在博闻探报,博闻则解世事,探报则明事况,解事明况方能断势辨因。断势辨因方能策谋布计,策谋布计方能谋事。谋局者,贵在深图远算,古有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谋得远大方成于著。集智者,贵在广谋从众,有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剔失取得而善计者,谋事可成。精事者,贵在深耕细作,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曰:‘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策交者,贵在捭阖纵横,以诚授众而取信,以绩助政而谋扶,以利联友而强势,以柄胁恶而避害,以诈惑敌而乱阵,以金诱奸而败敌,策之六交,驰骋无阻。”

本文篇首,即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何谓谋事在人?即谋求事情能够成功,必须依靠自己千方百计的努力。明代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这一成语指谋划事情,要尽人的主观努力;而事情的成败与否,还是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并非尽人事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一成语多用于劝勉人们做事情必须要尽心尽力,至于成功与否,还要看客观条件是不是允许和助力。

俗语说,千算万算,不如老天一算。意思是,不论人如何细心筹划,都比不上老天爷在人类命运的行动生死簿上,动笔一画。这句俗语与成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指人无法完全与命运抗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相信命运,认为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把握和掌控。然而,有时“人算不如天算”,毕竟人不是孤立的个体,往往受到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牵一发而动全身。世事变量太多,无法全部操之于人自己,因此,人们不如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凡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诸事自然就易成了。

20239554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同事
后一篇:省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