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事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有时,人们说这个人笨,却不说笨,而是说这个人蠢,甚至说这个人简直蠢到顶了;实在没有比他更蠢的人了;世界上再也找不到这样的蠢货……至于,这个人所做的愚蠢事情,则被人称为做蠢事。
蠢,最早见于篆文,其本义指大量的冬眠的虫蛇在回暖的春天苏醒、蠕动,后引申为迟钝的、愚笨的等含义。
蠢事,意思是,愚蠢的事、荒唐的事、也指白费心思的事、没有功效的事;还指做蠢事、干蠢事。当然,这种蠢事,不一定都是有意识而为之,有时是在无意识的情形下,也会做出令自己感到不满意的事,令他人感到意外的事,这都与太过相信自己和迷信他人有关,后果和结局却让自己感到忐忑不安,令他人感到惊诧莫名。
经过梳理,真正的蠢人,常常干的蠢事主要有五种。一为,为自己的愚蠢行为和表现竭力辩护。有时候,一个人做了一件蠢事,他立刻就会本能地从内心意识到,并为自己行为作辩解。比如:要是我再年长一点,我肯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如果我有他那样的人脉和背景,我肯定会比他成功;他只是运气好,如果我赶上这样的机会,我一定做得比他好。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人根本没有认识到,这种找借口为自己辩解的做法,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蠢,从本质上说,这也是一件十足的蠢事。
二为,一意孤行。当有某种弱点和缺憾成为人们的精神负担时,人们就会努力去纠正,当然,这是一件聪明的事情。但是,过于执着和钻牛角尖,则有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沉重的拖累,让自己损失惨痛,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做蠢事的表现。
三为,不能从重复的经验教训中受益。这种不长进的行为,在一些好为人师的老教师的身上表现最为常见。比如,有些老教师已经教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书了,可用的仍然是第一年上课时编写的课件,没有做出一丝一毫的改变、修正和提升。
四为,没有远见。有些人在面对自身的某种弱点的时候,经常的心理状态是:只要不出大问题就可以了。这是因为他们只顾得上眼前;他被现在做的事耗尽了绝大部分精力,实在没有能力再去设想改变和规划未来了。但是,这种没有远见的做法,会让他对自己的这个弱点熟视无睹,甚至,越来越严重,很有可能因小失大,做出蠢事,犯下难以弥补、甚至不可饶恕的错误。
五为,从事不擅长的工作。一些“砖家”们总是喋喋不休地奢谈,什么“工作一定会带来压力,所以,叫你做这项不熟悉的工作”,或者“这个社会本来就是有竞争和压力的,当然要你承担这种工作任务”,以此来为人们的劳累感、懈怠感作辩解。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只有你从事自己不擅长的工作时,你的心理暗示才会告诉你,你累了。就是这种排斥感、厌倦感,让你很快就感到疲惫。刚开始,你可能还能够自己独立处理这种心理纠结,可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它们不断地累积,终于有一天,你感到难以忍受了,终于不得不承认:“我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这种乏力的倦怠的感觉会影响到你生命中的其它部分,你的某一个时间段的偶尔挫折或失败会对你的前途产生巨大的影响,以致于,波及到你的家庭、子女、同事和朋友,这就是从事不擅长工作的最大坏处。当然,人们确实可以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但是,那必定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需要单位为你付出更多的教育、培训和资费的。
相反,从事擅长的工作,你的疲倦感就很难产生。比如:拥有会计天赋的人可以连续地填写好几个小时的数字,却不觉得疲倦。而从事影艺活动的人,更是一天能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从事文化创作的人在追求实现专长的道路上,很少有人会觉得疲惫。那些超级精英在谈到压力时,经常会说压力也会带来动力,但,那是被动的、消极的。而一个人只有在从事自己擅长的工作时,才会勇气倍增,精力充沛,还能提高信心和增强自尊。
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与不断产生的蠢事作斗争中进步、提高和成长的,如果,某些时候做了一点蠢事,那也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束手无措,而是,认真对待,切实纠正,便可以了。
2023年9月4日5时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