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意思是说,人们遇到高兴之事的时候,总是容光焕发,就像月亮一到中秋,分外地明亮皎洁。
此句描写了人们遇到喜事时,内心的惬意和高兴。当人们好事临身之时,不禁便会感到精神愉悦,心灵舒展。这句诗抓住了人们对喜事的兴奋之情,通过简洁明快的表达,使人们产生共鸣。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在遇到喜事时都会感到血脉喷张,神情舒畅,这句诗深入人心。
从古至今,认为人生有四大喜事,即: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
此句出自明代小说家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八,它说的是人们在遇到喜事的时候,总是神采飞扬,春风得意,就像月亮一到中秋,显得分外明亮皎洁。
“人逢喜事精神爽”,还可以与“春风得意马蹄轻”、“敢叫日月换新天”、“福如双至吉祥门”、“马到成功业兴隆”、“鸟进林间格外鸣”、“中秋月圆倍思亲”、“鱼遇清水游得欢”等诗句搭配。其中,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回:“人逢喜事精神爽,闷向心来瞌睡多。”尤为历代文人和读者所喜爱和青睐。
如果单说“喜事”,释义有二,一为,好事,喜欢的事。二为,值得庆贺且使人高兴的事。
所谓好事、喜欢的事。北宋大臣、文学家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二一,云:“主人喜事,好其诗,不舍手。”所谓值得庆贺且使人高兴的事。唐代大诗人韩愈《咏灯花》,诗云:“更烦将喜事,来报主人公。”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喜遣莺.贺阎双溪令嗣登科障词》:“秋榜高魁,行魁春榜,喜事自然连接。”明代小说家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云:“刘璞见妻子美貌非常,甚是快乐。真个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那病平去了几分。”清代讽刺小说家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不因这一报,有分教;贞臣良佐,忽为悖逆之人;郡守部曹,竟作逋逃之客。未知所报王员外是何喜事,且听下回分解。”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奶奶说,这花儿开的怪,叫你铰块红绸子挂挂,就应在喜事上了。以后也不必只管当作奇事混说。”
所谓喜欢多事。《庄子.天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平帝纪》:“分界郡国所属,罢置改易,天下多事,吏不能纪。”南北朝梁时期萧统《昭明文选》中的《曹植.与吴季重书》:“其诸贤所著文章想还所治,复申咏之也,可令喜事小吏讽而诵之。”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文豪韩愈《与冯宿论文书》:“近李翱从仆学文,颇有所得。然其人家贫多事,未能卒其事。”南宋学者吴曾《能改斋漫录.地理》:“今朝廷命帅,举利益二路以付之。万一中国多事,奸雄恃险,无以分制。”清代学人田兰芳《明河南参政袁公墓志铭》:“时方多事,公(袁可立子袁枢)抱壮志,尝抚髀叹曰:‘大臣子不当与寒士以科目竞进!李文饶、韩恃国,伊何人哉?’”
多事常与“之秋”,组词为“多事之秋”,意思是,事故或事变较多的年份。唐代韩国汉文学开山鼻祖崔致远《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摄杨子县令》:“况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风。”五代至北宋初年大臣、文学家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六回:“汝等文武群臣,当国家多事之秋,如何处置。”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的作者许仲琳(有争议)《封神演义》第七一回:“今当国家多事之秋,不思报本,以分主忧,而反说此贪生之语。”清末小说家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的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大凡婚姻、添嗣、久别重逢、欢度年节.......,都是喜事。人们大多是乐过喜事的,比如,欢欢喜喜过大年,热热闹闹办喜事,这就是中国民间庆贺节日和喜事的习俗。如果是长寿之星,于期颐之年逝世,也会被冠以“喜寿”。我的奶奶九十七岁逝世于老家,被乡里称为百岁老人离世,当作喜寿。当地人民政府为她举办了风风光光的葬礼,四邻八乡的村民聚集我的老家江苏省沭阳县李恒镇小竹园村,为我奶奶送行,单单寿碗就发放了千余只。因为她是革命烈士家属,我的嫡亲叔叔朱开玉烈士于1944年4月26日,牺牲于抗日战争的战场上,故所,人民政府出面组织了葬仪,这种喜殇的隆重和庄严,绝对不是城市的人们所能想象的,也是特别令人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