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怒涛卷霜雪——唐宋词名篇品赏之四十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柳永另有一首名词《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的大意是,东南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又是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就相当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幕帐,高低错落的房屋,约有十万人家。如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汹涌的波浪如同翻滚的霜雪,天然的险阻无际无涯。市面上铺陈着金玉珍宝,到处都可以看到穿着绫罗绸缎的人家,他们争相展示着无限的豪奢。里、外湖与重叠的山岭十分清秀绚丽,有三秋的桂子、十里的荷花。音乐在晴天里欢快地奏响,采菱的小姑娘快乐得喜笑颜开。长官被一千多名骑兵簇拥着,乘着醉意赏听吹箫击鼓,吟唱着烟霞风光。有朝一日,摹画上这美好的景致,带回京城时,一定要向人们夸赞杭州这座人见人爱的都市。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上阕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和展现杭州的富裕和华丽。开头三句,入手擒题,首先点出杭州区位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首屈一指的城市,字字铿锵有力,句句落地有声。读者应该特别注意“形胜”“繁华”二词,这些均为点晴之笔。情绪、口气拉开了、推上去,将“势”一气造足。自“烟柳”以下,词人从各个侧面铺叙杭州的形胜和富庶。“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的繁荣。“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一个“绕”字,表现出西湖长堤的逶迤曲折。“怒涛”二句,描写了钱塘江水的澎湃浩荡。“天堑”,形容钱塘江的险峻状貌。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被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要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就能把杭州市场的繁华、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竞豪奢”三字明写肆间商品的琳琅满目,暗写商人之间的争斗炫耀,反映出杭州这个都市灯红酒绿、穷奢极欲的另一面。
下阙重点描写西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炼,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了,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此处应格外注意“泛”和“嬉嬉”的效用,“泛”表示是在湖面的船上,“嬉嬉”则是对钓叟莲娃的欢乐神态栩栩如生的刻绘,生动地呈现出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最后,表示的是一种愿望和期盼,再次将西湖之美推向了极致。
此词用足铺张手法写尽了人间天堂一派欣欣向荣之美景,虽未脱歌功颂德的俗套,但下笔点染时字字句句鲜明别致,另有一番清新气息。词风基本上是婉约哀衷、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见长见多。词中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指,诵读时均应注入夸张语气,这样有助于体现柳永式的并不多见的豪放词风。
至于,为什么用“江海怒涛卷霜雪”作为题目,纯粹因为北宋时期,钱塘江口濒临大海仅咫尺,即在杭州附近,江海相连,海江一体,故笔者创意了这句柳永词中没有的词语作为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