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风与举杯——唐诗名作欣赏之九十

(2023-04-30 13:58:25)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大唐一代诗仙李太白写有一首赠别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曰:“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的大意是,昨天已经决然地离我而去,想挽留也没有什么办法。让我心烦意乱的是,今天出现了更多的烦恼和忧愁。万里长风送走了鸿雁,面对夕阳下的美景,我们正好可以畅饮美酒,那怕醉倒于高楼也不足惜。从蓬莱文章一直到建安风骨,先贤们的著作辉映了三百载,中间才出了一个诗风清新的“小谢”,遂后,才有了这座楼。疫情之前,我曾经多次到宣城市瞻仰位于北山上的谢朓楼,吟诵李白关于谢朓楼的诗篇,并缅怀李白当年潇洒倜傥的风采。

忧愁就像谢朓楼前的宛水一样,长流不息。为了消愁,有人竟然设法去截断它,但,流水它还是会自行淌去的。想借酒消愁,却喝得更多了,由此,就越加深了忧愁。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不能够随心所欲,那么。还不如明早就披头散发地驾着一叶扁舟到江河湖海上去漂流。

长风与举杯——唐诗名作欣赏之九十

这首诗是李白老夫子被唐玄宗“赐金还山”后,隐居宣州时所作。从这个背景来看,诗的开头两句,李白是在告诉他的族叔李云,他最近心里很是烦躁,但是,并不是因为过去的那些事情。

以往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想去挽回是不可能的。人总是要向前走,不能总是往后看。但是,人生在世,烦恼和忧愁怎么会少得了呢?所以,李白现在心里最为烦忧的,就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

李白没有明写他在烦忧什么,仅仅告诉对方,他今天遇到的烦心事,比昨天更多了。讲完这句话以后,李白的思维突然跳跃起来。此时,正值晴爽的秋天,李白在楼头极目远眺,看到一队鸿雁,正随着长风归去。魏晋时代著名思想家、诗人嵇康有诗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说的就是这种景象。

李白身边没有“五弦”,只有美酒,因此,他向李云提议,在这风景如画的秋天,正好学魏晋名士,大家一起痛饮狂歌,喝醉了就在楼上酣睡一场。于是,李白与李云二人坐了下来,开始饮酒畅谈。接下来,诗人抒发出“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称赞了优秀文章的风骨和清发。“小谢”即谢朓,他是“永明体”诗歌的创始人,这种诗的写作比较讲究格律。在诗人所处的时代是很超前的,所以,李白非常欣赏小谢。在早期创作时,李白还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借鉴。

尽管被唐玄宗“赐金还山”,极大地打击了李白。李白一直尝试访仙、炼丹、修道,以转移自己心中的郁闷和忧愁。但是,他打算入世,跻身朝堂,干一番事业的思想始终都还存在。然而,世事难遂人愿,理想不能成真,所以,他的心里充满了愁情。接下来,李白用了两个经典的比喻来形容这种斩不断、理还乱的愁怀烦忧。其一,就是“抽刀断水”,其二就是“借酒浇愁”。由于这两个比喻太过形象,所以后人一直很喜欢把它们运用到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中。

因为,愁烦实在是太过沉重,所以,李白最后又打算什么都不顾,什么都不管了,就自己一个人驾着小舟,去江河湖海上流荡了。

李白这一首送别诗很是新颖独特,因为,李白完全不提送别的事情,诗中基本上都是在写自己与李云聊天的内容,以及自己内心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读完这首诗,更觉得李白是一个非常纯真可爱的人。因为,李白从来不喜欢在诗中讲什么大道理,只管在诗中放任自己的情绪起起落落、飘飘洒洒。

由于总是从“个人”的实际感受出发,所以,李白这首诗中的情旨就显得特别诚挚,也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之后,此诗成为千古名篇,应该是实至名归,理所当然的了。

 202343083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