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豆与南国——唐诗名句欣赏之四

(2023-03-23 06:26:53)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五言绝句。这首诗写的是相思之情,而全篇却不离红豆,正用其蕴含相思之意以寓意相思。

这首诗首句写红豆的产地。次句以“发几枝”一问,语言非常朴实,而又极富形象性,设问自然,则暗含情怀。三句寄意友人“多采撷”,其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句点明红豆的相思属性。且用一个“最”字推达极致,如此,则“多采撷”的理由自见,而本身所寄之意也深藏其中。全诗极为简明轻快,却又委婉转蓄,语浅而情深,相传当时即为乐工伶人谱曲传唱,流行于江南一带。

这首诗名又作《江南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唐代著名音乐人李龟年之作。据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各地曾演唱此诗,足证此诗为天宝年间所作。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念友人之作。首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次句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上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末句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中的上乘之品。

红豆与南国——唐诗名句欣赏之四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之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其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寓意相思之情。而“相思”并不仅仅局限于男女情爱的范围,朋友之间也是有情思的,如汉代一位佚名的诗人“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为著例。这首《相思》的诗题又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该诗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诗作。

“南国”即南方,既是红豆的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示后文的相思之情。语句极其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的轻声一问,承续自然,寄语求询的口吻显得分外的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与王维《杂诗》中的“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一句中对于梅花的记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反映出客子深厚绵远的乡愁,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为一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隐含着远方的友人敬请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委婉含蓄,语意高妙,宋人编辑《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遇下的人之常情。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烈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这首诗情真意切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切“相思子”之名,又合相思之情,有着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像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和诠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诗中可以体味到诗外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则不言之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为深长和悠远,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蕴含。

全诗洋溢着年少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鞭辟入里。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迂回。在生活中,最深情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不足为奇的。

我曾经看到“劝君多采撷”,亦用“劝君少采撷”、“劝君莫采撷”、“劝君休采撷”的写法。其中,“劝君休采撷”句,与韵律最为谐和,所以,要比“劝君多采撷”读来,更加让人感动和倾羡。

当年,我曾经参团游览广东全境。到过肇庆七星岩公园,在千年诗廊见到过一块诗碑,上面镌刻着王维的这首诗作,对之,我驻足久久地沉思,并不停地默诵《相思》诗,遥想诗佛王维创作这首诗的情景。我非常感激唐代诗人王维为我们后人留下的这一首名诗,让我们在欣赏红豆的同时,遐思和珍惜纯真诚挚的友情。

202332354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