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内与天涯——唐诗名句欣赏之二

(2023-03-20 06:56:59)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曾经写过一首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流传甚广甚远,堪称千古之名句。这句诗的大意是,四海之内若有交心的知己,即使远在天边也如同近在咫尺。

王勃的这一句诗情调豪迈,表现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它是恒久的,又是隽永的,展示出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致于,后人在与挚友分别之时,常用这句诗作为宽慰远行人的心语,作为友情长存的誓言。

这首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安慰和勉励友人切勿在离别之际过分悲哀。首联描画出互相分手地与友人到达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着送别的离情别意,对仗十分严整。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不仅点出了“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倾诉。这首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彷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了无数的丘壑和川流,有看不尽的风光,有说不完的挚言,至今,仍然广为流传,并不断地被采用。文革中,毛泽东主席致阿国领导人的电函中,就曾经运用了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我对之印象极为深刻,迄今,未曾忘却。

海内与天涯——唐诗名句欣赏之二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三秦”与“五津”,属于“工对”中的“地名对”,其势甚壮阔,其语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城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大地所“辅”(护侍、拱卫),气象雄伟壮观,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里的“五津”,指的是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明了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结在一起了。自长安遥望蜀川,虽然视线为迷蒙苍茫的风烟所遮蔽,微露伤别之意,却已经摄出了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究竟如何?为求官漂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离情,其中,真有无限的哀婉和无尽的凄恻。开头两句调子相当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但是,对偶并没有刻意追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格律诗还没有形成一整套严格的韵律规定,但是,却有其独到的妙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清转为豪迈。说的是,远离分不开情谊深厚的知己,只要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近如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了什么呢?这里,诗人表现友谊没有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阻,是永恒的,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相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意的不朽名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行诗连贯起来就是一句话,意思为,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像那些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这既是对朋友的衷心嘱托,也是自己情怀的真诚流露。“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也把临别称作为“临歧”。

王勃的这首诗起合有致,气势恢宏,意蕴旷远,属于送别诗中的悲怆浩叹之作。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一帜,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凄苦伤感之态,体现出诗人崇高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宜的胸怀。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为其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死时仅二十七岁。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在于骈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为《滕王阁序》,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联语,至今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传诵不已。

20233206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