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碧

(2023-02-13 14:50:05)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春日绿色尽碧的景物,谓之春碧。指的是,春山、春野、春水或春草等,尤为奇异的是有一种酒的名称也叫春碧。

试想一下,一冬的凋敝肃飒,大部分林木都凋谢了,仅余少量的常绿植物尚能保持着些许的绿颜,但是,那也叫老天爷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灰头土脸的、蓬首垢面的,不成样子了,难说有什么碧绿的丽颜倩容了。没有了悦人娱己的美貌,根本不能起到诱人慰心的作用。

度过了漫长的寒冬,终于走出了阴冷寒冻的凛冽,脱却了厚实臃肿的袍袄棉服,卸下了沉重的负担,浑身上下一轻松。不啻于进入了暖暖的温室,整个人几乎都酥软下来了。

春碧

郊外田畴开始了复苏,纤毛细绒般的芽蕊,慢慢地生出来了。偶而,一阵小雨潲了下来,洇没着无边的荒芜,滋滋地冒出了毫不起眼的春碧,那是一种远望似有近看却无的景象,故所唐代大诗人韩愈将它写进了著名的《早春呈张水部十八员外.其一》之中,诗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的首句,点出了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三字来形容小雨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小雨的特点。遣词造句清新优美。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描写落雨后的景致。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的笔法,摹画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图象。这一句可以与唐代诗佛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的诗句相媲美。

第三、 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景象,远远地超过了烟柳满城的晚春。描写春色的诗歌,在唐诗之中,多数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而咏叹,并认为早春比晚春尤胜,绝对是别出新意。

这首小诗,诗人仅仅运用了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画面。笔法细腻,造句美妍,意境邃远,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篇之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连春天的影子一丝一毫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阵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足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彷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就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的心里顿时充满了欣欣然、怡怡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近前瞅个仔细,地上确实有着稀稀拉拉的极为纤细的草芽儿,却反而看不清究竟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饱蘸砚汁的妙笔,隐隐约约地涂划出那一抹青青之痕,那便是早春的草色。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在最后,诗人还来了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的草色比暮春京城满街烟柳的景色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软新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回春,万象更新。而垂柳已经“堆烟”,何况“满”城皆是,就不怎么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绿色愈加浓重,反倒是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唐代诗人韩愈在《春雪》中,写道:“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当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美妙之极的草色,那种喜悦之情自然而萌生 。到了暮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那时,即使杨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欣赏了,因为,已经缺乏了那一种初生时节的新鲜感了。

这首诗,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浓趣,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巨椽,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韵味。如果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笔力,便不可能把早春的春碧提炼为极致的艺术美。

202321314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波
后一篇:春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