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吟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具有悠久的吟诗传统。吟诗是从《诗经》起始的,《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计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的诗歌,计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开启了中国吟诗的历史,延续了三千多年。
自古即今,无数的诗人纷纷登上诗坛,创作出汗牛充栋的诗歌。仅仅《全唐诗》就收录诗人二千二百余人,收有诗作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全宋词》就收录词人一千三百三十余人,收有词作两万多首。《全元曲》十二卷本,就收有元代七百余万字的全部杂剧和散曲作品,集录元代二百八十七位曲作家和诸佚名曲作者现存的所有作品。这些中国诗歌的瑰宝: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其他各种体裁的诗歌作品,光耀千古,辉映日月。
吟诗,为诗人创作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其意之一即谓作诗。北宋文学家、诗人孔平仲《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苏轼以吟诗有讥讪,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清代诗人杜睿《一杯叹》,诗曰:“坐使吟诗作赋兴索然,眼见斯文从此废。”
吟诗,其意之二即谓吟诵诗歌。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子夜》九:“吟诗的杜新锋也看见了,放下筷子,站起来招呼。”现代著名作家巴金《雪》第一章:“原来他们斜对面座位上的一个有八字胡的中年人正在摇头摆脑地吟诗。”
寒吟,也即苦吟。说的是,作诗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唐代诗人贾岛就有着苦吟派诗人之称。苦吟派诗人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字词,不惜费尽工夫,耗竭心血。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成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盈眶,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一首诗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在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诗曰:“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他觉着“敲”似乎不太合适,不如“推”好。究竟用“推”还是用“敲”,贾岛犹豫不决。于是,用手一边做着“推”的姿势,一边做着“敲”的姿势,不停比划,反复斟酌。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中。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作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两个人并排骑着自己的坐骑到了韩愈的家,后来,二人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从此,推敲也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再三斟酌。
寒吟,是谓凄厉的鸣叫,也是谓于清冷环境中的长吟。最早出处于东晋潘岳《秋兴赋》:“蝉嚖嚖而寒吟兮,鹰飘飘而南飞。”唐代诗人方干《题桐庐谢逸人江居》:“湖边倚杖寒吟苦,石上横琴夜醉多。”唐代诗人卢延让《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些诗句都充分说明古代诗人创作诗歌文赋的优秀作品,确实需要寒吟,或苦吟,否则,是不能成功的。
2022年12月17日 9时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