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夫

(2022-11-28 05:51:03)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看到文章的题目,敬请诸位,千万勿要把冬夫误作冬天了,本文写的是冬夫,而不是冬天。

冬夫,古代一般指的是在冬季服徭役的民夫。出处为北宋时期的文人苏辙《冬至雪》,有句诗曰:“父老窃相语,号令风为节。讲武罢冬夫,畿甸休保甲。”

冬夫,是中国古代徭役制度的产物,这种徭役制度就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无偿劳动的一种严酷的制度,它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古时,凡统治者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皆称为徭役,可分为力役和兵役两部分。它是统治者强加于人民身上的又一沉重的负担。这种制度起源很早,《礼记.王制》中就有关于周代征发徭役的规定。《孟子.尽心下》中则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的记载。秦汉有更卒、正卒、戌卒等役,以后历代徭役名目繁多,办法严峻,通过征发平民服徭役,残酷地压制百姓。

冬夫

徭役,一指的是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中的成年男性在某一时期內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繁多而酷苛。关于徭役,古代有着不少记载。如《韩非子.备內》:“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再如三国时期魏曹植《谏伐辽东表》:“臣以为当今之务,在於省徭役,薄赋敛,劝农桑。三者既备,然后令伊、管之臣,得施其术;孙、吴之将,得奋其力。”又如唐代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当时燕齐海岱,赢粮给费,徭役烦苦,人以不堪。”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劝农扎子》:“今农夫苦身劳力,恶衣粝食,以殖百谷,赋敛萃焉,徭役出焉。”

徭役,二指的是服徭役的人。如《汉书.项籍传》:“异时诸侯隶卒徭役屯戌过秦中,秦中遇之多亡状。”

徭役,三指的是服劳役。如南朝宋刘铄《拟青青河畔草诗》,诗曰:“良人久徭役,耿介终昏旦。”

冬夫,即包括上述的各种服冬季徭役的人员。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说的就是秦代统治者强征平民服徭役所造成的历史悲剧。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将孟姜女传说的原初形态一直上溯到《左传》上的一个故事。《左传》记述的这个故事原本是褒扬杞梁妻(也就是后世的孟姜女)在哀痛之际,仍能以礼处事,神志不乱,令人钦佩。《左传》上杞梁妻并没有哭声,到了战国时期,就被当时的不良风气影响,增加了哀哭的一段故事。这是个很重要的转折,后世关于杞梁妻故事的变异就是顺着这段“哭之哀”生发出来的。

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信史《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里。周灵王二十二年(齐庄公四年。前550年)秋,齐庄公姜光伐卫、晋,夺取朝歌。前549年,齐庄公从朝歌回师,没有直接返回齐都临淄,突袭了莒国。在袭莒的战斗中,齐国将领杞梁(名殖)、华周战死,为国捐躯。后来齐莒讲和罢战,齐人载杞梁尸回临淄。杞梁妻哭迎丈夫的灵柩于郊外的道路,齐庄公也派人去途中吊唁,杞梁妻认为自己的丈夫有功于国,齐庄公仅仅派人在郊外途中吊唁,缺乏诚意,仓促草率,是对烈士的不尊重,便回绝了齐庄公使节的郊外途中吊唁。后来,齐庄公亲自到杞梁家中吊唁,並把杞梁安葬在齐都郊外。(杞梁墓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郎家村东)。这段故事明文记载在《左传》中,是真人真事。只是没有后来“哭夫”、“城崩”、“投水”等情节,主要是表现杞梁妻大义凛然的刚烈性格,但已呈现反对战争、吁求和平,热爱丈夫的主体框架。以后,历朝历代的杞梁妻事迹被改编许多次,增加了不少新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版的“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孟姜女的故事不仅流传的时间漫长,受其影响的地域也十分广泛。不同的地区根据当地的民俗和民众的不同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对这个故事做了各种各样的改造,使孟姜女的传说呈现出极其强烈的地域色彩。

如今,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920日,孟姜女的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隆重授予山海关为“中国孟姜女文化之乡”和“中国孟姜女文化研究中心”。

  20221127203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冬郎
后一篇:冬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