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和的两个“高光时刻”
(2022-11-02 06:51:24)
标签:
文化教育 |
文/缪 迅
再过半年,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就将迎来建社40周年。日前,我们采访了上外音像社原社长、校友会、基金会原秘书长孟庆和老师。
采访的话题从上外音像社的初创谈起。作为上外音像社近40年发展历程的参与者、见证者之一,孟庆和老师顿时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起来。
“爱未来伴你走向世界”
1983年4月,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成立。不久即受国家教委电教司委托录制出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国统编外语教材,以及各种原版外语教材的录音带和塑料唱片;并在全国教育系统发行复制生产的原版外语教学电影拷贝,受到各级各类学校以及社会上广大外语爱好者的欢迎。这时,尚在初创时期的上外音像社还未拥有自己的商标品牌。
孟庆和说,上外音像社1989年首次注册商标图案。“我们把商标取名为‘爱未来’,是为了响应邓小平同志发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
1990年7月,上海外国语大学领导将孟庆和从俄语系调入音像社,负责产品销售和对外宣传广告工作。 他建议在原有商标下方加上“爱未来”这三个中文字,一方面便于读者认读;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广告商将商标倒置的现象。
不久,上外音像社在上海市工商局重新注册登记了带有中文字“爱未来”的组合商标。同时开展了征集“爱未来”广告语活动。经评选,“爱未来伴你走向世界”这句广告语脱颖而出,并被灌录在每一盒录音制品中。从此,“爱未来”的声音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了各大中小学乃至幼儿园。
“那些年,在上海以及全国各地城乡的很多家庭,无数孩子听着上外音像社的“爱未来”外语音像教材,一步步地开启外语学习之旅。这些年,我遇到很多上外校友, 他们依然对自己小时候放学回到家后听着‘ 爱未来’里传出的标准外语语音跟读这一情景津津乐道、记忆犹新呢”。孟庆和说到这里,一股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向世界传播中国形象中国声音
进入21世纪后,上外音像社主动参与对外宣传事业,向世界传播中国形象、中国声音,陆续制作了《走进新上海》DVD等一系列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翻天覆地的崭新面貌的外宣产品。
《走进新上海》DVD采用6种语言配音,还有6种语言字幕,在国外广泛发行。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当场就有外国友人购买《走进新上海》等上外音像社的产品。那年,《走进新上海》荣获上海市对外宣传的最高荣誉“银鸽奖”。“那年在法国巴黎的书店里。我也看到上外音像社的产品上架,其中有《西班牙语300句》等”。孟庆和说。
上外音像社最早使用的复制机质量不太高,产量也低。为扩大出版规模,增加产品数量,让出版速度跟上读者需求,上外音像社从国外进口了最先进的数码轨迹录音设备、大型快速复制系列设备和成套专业级摄影以及数码编辑设备。同时,建造了高质量的专业演播室和录音棚,这一系列举措当时在国内同行中可谓是“一马当先”。
“为了提高母带录音质量,我们还请了一些著名播音员,也请了校内的外国专家。就这样,多管齐下,音像社的录制水平和质量很快就上去了”。
那些年,为了扩大上外音像社的品牌影响,每年暑假,孟庆和与同事们都放弃休息,在全国各地的外文书店、新华书店、音像书店举办“爱未来外语音像制品全国大联展”,同时在全国500多个销售网点打出宣传横幅。“爱未来”外语音像制品由此销量大增,曾处于全国第一的位置。
编撰校史传承文脉“乐在其中”
2014年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建校65周年,学校组织精干力量编写口述史文集《文脉守望》。时任上外校友会秘书长的孟庆和担任这部口述史文集采访和编辑出版的具体工作。在此过程中,他对上外校史的”存史、资政、育人“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作为新中国一所有影响力的外国语大学,上外为国家的外语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故事很值得去挖掘、去回忆、去记录。尽快建立世界一流的外国语大学。编撰校史,既是对学校历史发展的一个记录,也是迎接未来发展的一个契机”。
退休后,孟庆和将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校史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尤其是在上外首任校长姜椿芳的相关研究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一系列成果。这几年,孟庆和先后在多家媒体发表了一系列纪念姜椿芳老校长的文章,还参与上外校史馆举办的“上外首创校长姜椿芳纪念展”“渔阳星火——纪念‘外国语学社’建校100周年”等专题展览和庆祝建校70周年等相关工作,付出了很多辛劳。
老有所为,乐在其中;老有所获,笑迎未来。采访结束时,我们请孟庆和老师对新一代上外学子提些希望,孟老师以简短的几句话表达了他的殷切期望:传承上外文脉,弘扬大学精神,用奋斗书写美好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