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酒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写完人生如琴、如棋、如书、如画、如诗,轮到写如酒了,内心不免有点犯难了。因为,本人平时在家很少饮酒,除了过年过节,朋友聚会,偶尔饮上一盅半盅的白酒,其余时间,一概不碰老酒。诸如啤酒、黄酒、红酒、香槟酒之类,基本不喝。
虽然,笔者不善饮酒,但是,我对酒文化却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主要在于,中国古代典籍中,显示饮酒的场景特别绚烂,描写饮酒的诗文相当浩瀚,表达饮酒的情感格外丰富。
号称大唐谪仙人的李白就是饮酒文化的代表人,其咏酒诗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人咂舌。如《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曰:“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再如《山中与幽人对酌》,诗曰:“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又如《金陵酒肆留别》。诗曰:“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还如《九日》,诗曰:“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泛寒荣。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特别名垂史册的是《将进酒》,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钱少,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不仅是诗仙,也是酒仙,他无酒不成诗,有酒诗千篇。他对天发问,“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他对地豪言,“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他对自己无愧,“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李白高呼行路难,难于上青天,但有美酒就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说,朋友相聚要有美酒,“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人生短暂,愁多苦烦,更要饮酒,“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酒中有真意,酒中有人生,酒中有乾坤。无酒的日子少诗兴,馋酒的日子心茫然,饮酒的日子尽欢颜。所以,理解李白,就要读懂他的饮酒诗。
李白的饮酒,佯狂酒态,表达的是怀才不遇,心中郁郁不得志的愤懑。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就有这样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笔者不厌其烦地例举了大诗人李白的这四首关于饮酒的诗篇,可以看出,古人饮酒与心情有关。心境好坏,都可以成为饮酒的理由,高兴时,可以饮酒,愁闷时,也可以饮酒。
我说,人生如酒,绝对不是鼓动人们拼命饮酒,并嗜酒如命,沉浸酒壶醉朦胧,成为一个神志不清、东倒西歪的酒鬼。而是说,人们的生活应该丰富多彩,尽可以感受各种眼福、手福和口福。操琴弈棋,读书作画,吟诗赏花,饮茶听歌,乃至品尝美酒。这些都是人生必须的经历。至于抽烟,应该适当控制,最好不抽为宜。危害巨大,荼毒中国人民的鸦片烟,那已是明朝期间的舶来品,必须坚决摒弃,一律禁止吸食。
我说,人生如酒,意谓酒伴人生。打开瓶盖,或淡或浓的酒香扑鼻而来,恰似人们或苦或甜的人生底味。细抿一口,或香醇或猛烈的口感,碰撞着全身的感官,恰似人们或平凡或激荡的人生经历。轻咽下喉,酒香馥郁溢远,酒味醇正绵长,恰似人们愈深沉愈丰盈的人生余韵。
人生如酒,一饮一酌,是人生的常态;半醉半醒,是众生百态;愈酿愈醇,是一生福态。
人生如酒,一杯酒,或淡香或浓烈,或苦涩或清冽,不同的人可以品出不同的味道。但是,有时,酒还是那杯酒,品者不同,时空不同,酒便有了千种万般的滋味。想想,盛唐诗人李白在月下独酌,都能写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千古名句,那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人生如酒,有时清醒有时醉。香港歌曲《潇洒走一回》中,有句歌词曰:“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至少梦里有你追随。”唱的就是半醒半醉的生存状态。唱出了醉眼看世界,清醒度人生。梦一场,醉一回,醒来之后,一切都如过眼云烟。醉是人生,醒也是人生。有时醉不如醒,有时醒不如醉。醉了,忘掉了一切忧愁和烦恼,回家倒头就睡,醒来,又是一片新天地,又走一路新红尘。
人生如酒,酒醉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醉,心分两半,一半清醒做事,另一半醉则要包容和理解。我醉与不醉,在他人的眼里。我醒与不醒,却在我们自己的心中。人不醉,酒自醉,酒醉人来人自醒,愿人们在醒与醉之间,把握好分寸,安度好时光。
人生如酒,酒伴人生。生活就是在如醉如醒,似梦似真之中,悄悄地稳稳地慢慢地过下去,直至永远。
2022年6月17日16时3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