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月榴花照眼明——杨诗欣赏之九十一

(2022-06-09 18:34:47)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今天,是农历十一日。午后,翻阅《杨万里诗文集》第234页的第三篇,见着名为《憩冷水村,道旁榴花初开》的诗作,诗曰:“蒨罗皱薄剪薰风,已自花明蒂亦同。不肯染时轻著色,却将密绿护深红。”

在这首诗里,杨万里先生将石榴花比作是南风剪裁皱薄的纱绸而成的花朵。蒨罗:大红色的丝绸。蒨:即茜草,其根可染大红。皱:即有皱的薄纱。薰风:即南风。

首句的意思是,石榴花开的时候,真像是五月的南风将大红色的丝绸剪裁出来的美丽花卉。不仅花瓣鲜艳明亮,就是花蒂也同样呈现出艳红色泽,一般地妍丽。这是对石榴花颜色的细致描绘。接着,次句似乎应该转写其它,引伸生发开来,但是,作者却仍然围绕“红”字运笔立意。说石榴花“不肯染时轻著色”,意思是,在染就这些红色花朵时,它们不肯轻易地着色,“却将密绿护深红”。将浓密的绿叶遮护着这纯正的深红色。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扶,此句的意蕴即在于此。作者在写石榴花时,从正面的形容、比喻之后,继而,又转至其叶,用叶来衬红,就更能突出“红”的可贵。说石榴花“不肯染时轻著色”,又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好像有意而为之,凭空又增添了一些情趣。这特别显示出诚斋先生一贯构思奇巧、屡翻新意的韵致,所以,在众多形容描绘石榴花的诗作中,这首诗自有一席之地,不容小觑。

诚斋先生还有一首咏石榴花的诗作《初夏即事十二解》,诗曰:“从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如此一花开。”

五月榴花照眼明——杨诗欣赏之九十一

诗的大意是,听凭节气时序偷偷地轮转,刹那间,又到了立夏时节。历日表上沾满了灰尘,也懒得去翻看了。倒是石榴花知道立夏已经到来了,每年的这一天,只有它一种花独自盛开,宣告夏天的来临。从教:听凭。历日:即历日表、日历。是中国古代记录节气,提醒农事的历书。

一、 二句,“从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这两句,交代了春日过去得很快,立夏不知不觉间就到来了。之所以,懒得翻历日表,是因为暮春落花的伤感情绪,同时,也为下面赞美石榴花知夏作了铺垫。“从教节序暗相催”,化用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天时人事日相催”之意,表达了时光飞逝,岁月如流的感慨。

二、 四句,揭示石榴知夏,年年此日一花开。是说,倒是石榴知道立夏已至,每年这一天只有它一花独放。这两句交代了石榴花的独特作用,即通报夏天的到来。

 在群花凋零之时,石榴花成为立夏最耀眼的明星,绽放在初夏时

节,也盛开在诗人心中,给诗人送去了一丝春去之后的慰藉。

 立夏的可爱之处,全在于眼前的石榴花。它使得诗人的情感有所

寄托,也用石榴花独自绽放的精神比拟自己的高洁傲岸,不随波逐流的品格。

这首立夏诗,清新脱俗,无疑是歌咏石榴花诗中的佳作。石榴知夏,而,诗人却不知夏,是多么有趣的写法啊。

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们诗情勃发,纷纷作诗赋词,讴歌吟诵,为石榴花留下了无数美妙绝伦的诗词。中唐诗人施肩吾《山石榴花》,诗曰:“深色胭脂碎剪红,巧能攒合是天公。莫言无物堪相比,妖艳西施春驿中。”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欧阳修《榴花》,诗曰:“絮乱丝繁不自持,峰黄蝶紫燕参差。榴花最恨来时晚,惆怅春期独后期。”北宋诗人梅尧臣《石榴花》,诗曰:“春花开尽见深红,夏叶始繁明浅绿。只知结子熟秋霖,不识来时有筇竹。”南宋诗人舒邦佐《榴花》,诗曰:“万绿枝头几点春,逢人偏喜上乌云。出来只为当时暑,故剪红绡皱作裾。”南宋诗人项安世《安园送春》,诗曰:“未信飞花取次空,绕园千步觅春风。元来都在榴花上,百摺芳心一并红。”南宋诗人陈宓《竹间榴花》,诗曰:“五月林梢未着禅,节根新换玉娟娟。露华团翠浓堪滴,浇得殷红不敢然。”由上可见,石榴花于文人雅士具有多么巨大的吸引力,他们纷纷挥笔写下歌咏石榴花的诗篇,让我们后代人,历经近千年,能够欣赏到如此娟美和俊秀的佳作,真的是赏心悦目,悠哉乐哉也。

20226916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