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珠帘外翠屏风——杨诗欣赏之八十二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咏叹秋雨的诗,一口气,写了十首,这就是诚斋先生的杰作《秋雨叹十解》。至今本人读诗六十余载,看遍了不知多少诗人描写秋雨的诗词,就没有看到有如此雅兴的作者,唯有诚斋先生执牛耳也。
《秋雨叹十解》,其一曰:“雨入秋宵滴到明,不知有意复无情?若言不搅愁人梦,为许千千万万声?”
其二曰:“霖霖滴滴未休休,不解教侬不白头。却把穷愁比秋雨,犹应秋雨少于愁。”
其三曰:“湿侵团扇不能轻,冷逼孤灯分外明。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其四曰:“厌听点滴井边桐,起看空濛一望中。横著东山三十里,真珠帘外翠屏风。”
其五曰:“篱下黄花最恨他,金钿香少泪痕多。仙人解补银河漏,天上无泥奈许何?”
其六曰:“老子愁来只苦吟,一吟一叹为秋霖。居人只道秋霖苦,不道行人泥更深。”
其七曰:“昼落无声夜有声,只堪醉听不堪醒。檐牙半点能多少?滴入苔阶一寸青。”
其八曰:“晓起穷忙作么生?雨中安否问秋英。枯荷倒尽饶渠著,滴损兰花太薄情。”
其九曰:“似雾如尘有却无,须臾密密复疏疏。忽忘九月清霜晓,唤作濛濛二月初。”
其十曰:“不是檐声不放眠,只将愁思压衰年。遣他滴沥浑无赖,不到侯门舞袖边。”
反复阅读这十首绝句,对于秋雨带给诗人的感受,甚有同心。不觉也与诗人一样,产生了相似的体悟。试想,有着断断续续的秋雨,怎么不教诗人喟叹万分呢?
从杨诗《秋雨叹十解》中,笔者有着如下的感触。一是,秋雨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空濛”、“真珠帘”、“翠屏风”、“似雾如尘”、“有却无”“密密”、“疏疏”等,几乎使用了古人和描摹秋雨最佳词语。让人进入了秋雨的如诗如画的梦境,意蕴是那么地自然、清新、素朴和轻盈,怎么不教人如痴如醉、神魂颠倒呢?
二是,秋雨的声音变化莫测。有“千千万万声”、“一家声”、“点滴”、“檐声”、“有声”、“无声”、“滴损”、“滴沥”等,诗人将秋雨的声韵,刻录得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人们不仅从视觉看到秋雨的外形,而且,可以从听觉上得以聆听,正如诚斋先生在《听雨》诗中所云:“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打篷声,竟然让诚斋先生坐在船舱里,凝听了一整夜,可见雨声对于先生具有多么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是,秋雨的共鸣振聋发聩。诗人歌吟秋雨,简直到了“老子愁来只苦吟,一吟一叹为秋霖”的程度,诚斋先生苦吟诗作,都是源于秋雨,秋雨引发了诗人心中的巨大回响,让诗人连发十解秋雨叹的咏唱。如果,没有如此至真至深、入心入脑的领悟和体味,是不会出现这样诚挚恳切的效果的。
四是秋雨的画面缤纷多彩。“湿侵团扇”、“冷逼孤灯”、“蕉叶半黄荷叶碧”,“篱下黄花”、“苔阶”、“秋英”、“一寸青”、“枯荷”等,诗人通过一幅幅图像,将秋雨的景色如梦似幻地展现于人前。色泽有湿、有冷、有黄、有碧、有青、有绿(苔)、有褐(枯)、等,秋雨唯有七彩斑斓,才能吸引眼眸,打动心弦。
杨万里先生的《秋雨叹十解》,林林总总,为人们奉献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秋雨图,虽为叹,也为吟,是带有些许哀怨、惆怅、悠静和纯情的吟,一叹一吟,不亦快哉!
2022年6月6日8时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