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园花落尽路花开——杨诗欣赏之六十六

(2022-05-29 19:22:42)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从零陵朝阳岩往南,行里许,有诸葛庙,庙前有一渡口,旧名百家渡。百家渡在零陵城西湘江畔,为零陵至道县的必经之地。癸未年上元节之后,诚斋先生路过百家渡,写下了四首绝句。

其一诗曰:“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

其二诗曰:“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莫问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其三诗曰:“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却春寒。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蛛丝作网竿。”

其四诗曰:“一晴一雨路干湿,半淡半浓山叠重。远草平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其一诗的大意是,出城随便走走,景物便入得眼帘,倍觉清幽妍丽。来到湘江岸边,在百家渡上船,刚到河中央,恰好碰上几艘渔舟。诗人一看,就知道渔夫捕鱼心切,大清早出门,衣服便穿反了,也浑然不觉,发髻蓬松,连个裹头的绳带也未系好。

园花落尽路花开——杨诗欣赏之六十六

其二诗的大意是,城里的园花已经落尽了,而路旁的野花才刚刚开放。红白相间,争相斗艳,惹人喜爱。何必问我一大早赶路,有什么特别的感受,难道你没有觉得野花的馨香正从四面八方轻轻地飘来吗?

其三诗的大意是,祭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诗人柳宗元祠堂前的春花已经凋零了。刚才天还晴朗得很,走着走着,天色忽然变了,寒意逼人,觉得身上冷飕飕的。眼前出现了一段疏疏的篱笆,用荆条编就的篱笆,没有起到保护春花的作用,竟然没事找事,无意之中,竟然为蜘蛛提供了结网的竹竿。

其四诗的大意是,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时晴时雨,乡间的小路也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眼前的山峦重重叠叠,山色不浓不淡。远处的草丛之中,只露出若隐若现的牛背。稻田里,有农人在紧张地插秧。

这四首诗,没有什么过分难解之处,只是有几处词语需要做些诠释。

事事幽:事事都看不清晰了。幽,幽暗,暗淡。半济:半渡,渡过了一半。值:恰好赶上,恰好碰到。趁:这首诗里,当作追赶捕捉讲。翻著春衫:将穿在身上的短衫翻下来,系在腰间,打着赤膊。翻著,另有一说反穿着,穿反了。白白红红:白的花和红的花。各自媒:各自都有不同的蜜蜂去为其传授花粉。柳子祠: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纪念祠堂。新晴:初晴,刚刚放晴的天气。特地:特意,特为。乾:现写作“干”。

这四首写景诗,都是抓住一个细节,即平凡的景物之中最富有诗意的东西,并加以充分地表现。

第一首,在湘江渡水时,没有写湖光山色、两岸风物,却抓住了中流的一艘渔船。但是,又不详写渔船,视线却转到了渔夫的身上。然而,又不详写渔夫,单单写渔夫穿反了衣衫,发髻又没裹,体现了诗人对劳动者不拘小节,衣着随便的欣赏态度。画面表现得相当集中,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二首,写野径早行,提供给读者的也只有单纯的印象:沿途红红白白、四方八面飘香的野花。诗人将兴趣放在城外的自然景物上,而景物中,最为耀眼的则是向行人献媚竞艳的路花。这时,身外的一切都不在诗人的眼里了,看到的只是白白红红的花儿。闻到的只是四处袭来的香气。诗人将这一刹那间的感受融入诗作。诗句并不特别警拔,但,诗人的兴会却表现得异常鲜明。

第三首,写途径柳宗元祠堂的情形。柳宗元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如果,换一个居官永州的诗人,路过柳子祠,不免要凭吊怀古一番。可是,杨万里先生的眼睛却紧紧地盯住了篱竿上的蜘蛛网。篱竿本来是编在栅栏上护花的,然而,却成了蜘蛛结网的凭借。这是人们在园边宅旁常见的细微景物,却被诗人写入诗中,给人以异常的朴实感和亲切感,也显示了诗人的童心。从中固然可以发现平凡的纤小东西中蕴含的诗情,若说其中含有某种讽喻,似乎也无不可。好诗常常会留给读者以充分想象的余地。

以上三首诗,都集中绘写景物中的某一个点,有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而第四首诗,乍看似在写全景和远景。但,细细察之,置于画面中心的仍然是吸引视觉的近景和实景。道路和远山只是画面的背景,着重呈现的却是草丛之中的牛背和秧田里的农人。诗人用心于诗中的则是赋予平常事物的新鲜感。

这组诗充分体现了杨万里先生诗歌清新活泼,明朗通脱,语言浅近平易,毫无艰涩造作之态的风格。

这四首诗作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春。此年是杨万里先生任零陵丞的最后一年,秋天他就离任返回都城临安了。

 202252918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