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村歌社舞更风流——杨诗欣赏之四十六

(2022-05-20 11:15:47)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杨万里先生出金陵,返临安,途经德清的新市徐公店,住宿于此。写下了《宿新市徐公店》绝句组诗二首。

其一曰:“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其二曰:“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柳梢:柳条比较细的一头。拣:挑选、选择。长条:指长柳条。寒食:即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原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后来直接与清明节并为一日,因此寒食节就是清明节。村歌社舞:指民间歌舞。篱落:篱笆,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一径深:很长的一条小路。未成阴:没有形成树阴。急走:奔跑、快追。无处:没有地方。

其一诗的大意是,春天刚来,只能从杨柳梢头看得出来,有人挑选了几枝杨柳条,折下,插到酒楼上。虽然,现在身在他乡,就权当在家里过寒食节一样。悠闲地观看村社里演出的歌舞,实在是轻松惬意。

其二诗的大意是,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边树上的花儿已经凋谢,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来,还没有形成树阴。一个小孩子快速地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菜花的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村歌社舞更风流——杨诗欣赏之四十六

这首诗当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彼时,杨万里先生正任江东转运副使,任所在建康(今江苏南京)。诗题中的“新市”,是当时的一处城镇,在浙江德清东北,位于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建康之间。这里是水陆要津,舟车便利,是作者离开临安去建康任所,或从建康返回京城临安述职的必经之地。作者途经这里,略作停留,并借宿。见景生情,景情交融,有感而发,于是赋写了这组诗歌。

第一首诗写酒楼、柳条上的春光,清明节的村歌社舞。首二句,点明季节和地点,先写柳梢,再写酒楼。古典诗词常把柳与酒两种意象放在一起,作为诗词创作的重要题材。如唐代诗人韩偓《江楼二首》:“鳀鱼苦笋香味新,杨柳酒旗三月春。”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常以这两种意象表达一种离愁别绪。而杨万里先生在这里描写的杨柳和酒楼却显示了一种悠闲的情怀。诗的前两句写风景,后两句,通过观察乡土风俗,暗示自己身在他乡,但,偏说“便作在家寒食看”,表明自己并没有那种寄寓他乡的愁绪,并且,着意于“村歌社舞更风流”,愈加表现出一种恬然闲适的心境。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远不如第二首,但,第一首诗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澹泊心境,为整组诗奠定了情感基调。第二首诗所提供的场景,只不过是作者这种心境的外在反映而已。

第二首诗流传甚广,名气很大。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时节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摹绘了春意盎然的景象。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荫”。点出了儿童捕蝶时的快乐、天真的背景。画面上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青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 ,嫩叶还未长出。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新绿未成荫”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时节。末二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笔锋转入画面的中心,展现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活泼可爱、好奇争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镜头突然将活动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前二句写农村景色,是静态描写,后二句写儿童和蝴蝶,是动态描写。这首诗除了运用静动结合的写技外,还采取白描手法,平易舒缓,形象鲜明。杨万里先生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因而,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一番风趣。

这首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凡,所描绘的人物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静动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闲适,宁静清新的风光。

一般七言绝句,多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意。像这样四句皆可入画者,则尤忌呆板平列。正由于由景而入,由静而动,由远而近,使得杨万里先生这首诗,避免了呆板平列的弊病。

与诚斋先生同时代的诗人范成大先生,曾经写过《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其中,有一首诗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首句说的是,白天下地去耕田除草,晚上在家绩麻织布。耘田除草是男人干的活,绩麻织布是妇女做的活。次句说的是男女各自干活,没有什么空暇的时间。只有那些孩子们不会耕耘,也不会纺织,但是,他们也不闲着,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是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习种瓜。这一切,都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尤其是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烂漫童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春夏之交的紧张的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范成大先生与杨万里先生生卒年份相近,生活经历也相似,因此,他们的诗作颇为相仿,读来都相当地亲切和熟悉。所以,范成大、杨万里与陆游、尤袤同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共同支撑起南宋的诗坛,使之源远流长,流香溢芳。这是我们学习和传承南宋诗脉时,不得不注意的纲举目张之处,容不得些许的忽略和无由的轻视。

2022520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