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欲开犹绕两三回——杨诗欣赏之二十三

(2022-05-05 18:05:14)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诚斋先生的诗篇,读之不厌,越读越有滋味。这不,我随手翻到了《杨万里诗文集》第320页,看见了一首小诗,爱不释手,反复把玩和咀嚼,方才嚼出一点檀香橄榄的味道。

这首诗的诗名为《山云》,诗曰:“春从底处领云来,日日山头絮作堆。恋著好峰那肯去,欲开犹绕两三回。”

诗中的底处,即何处。著,即着的通假字。其他,并无甚难解之处。

诗的大意是,春君从何处领着云儿来到此地,像白絮一般的云朵,每天围绕着山顶,团成了一簇堆。云儿依恋着美妙的山峰,怎么肯轻易地远去呢?打算离开,却犹自环绕了两三圈,依依不舍啊。

这些文字,写得多么俏皮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几欲捧腹,却又不能放肆地大笑,只能抿着嘴,轻轻地颔首微喜。诗人采取了拟人化的写法,将云儿比作人儿,模仿出人的动作行为,让它在山岭之间腾空游荡和移行,而且,像模像样地表演了一番。这种写诗的技能,唯有善于师法自然,崇尚清新的作者,才会自如地运用和驾驭。不是所有的文人墨客都能熟练地把握和操作的。不少擅长八股文的大官显宦们,只会一本正经地挥笔撰写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僵死文章,根本不会采取如此活泼生动的笔法,表现人间那种妍妙鲜明的生活场景,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心悦诚服。这就是,诚斋先生与他们之间的巨大区别和差距。

欲开犹绕两三回——杨诗欣赏之二十三

我之所以成为诚斋先生的拥趸和粉丝,缘由盖出于此。因为,我极为喜欢那些自然清新的文字,极为佩服那些直抒胸臆的作品。过分古板和凝滞的言辞,会叫我退避三舍,望而生畏,不敢也不能卒读下去。对于那一类的方块字,感觉简直味同嚼蜡,食之无趣,望之生厌,只能弃之九霄云外了,不再尝试着读下去了。

我喜欢诚斋先生的文字,绝对不是从现在开始的。早在十四五岁时,于初中读书期间,看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那句诗,就立马成为诚斋先生的忠实读者。随后,到处寻觅先生的作品集,一直到2006年初,于上海书城,用资180元,购得三大册精装《杨万里诗文集》,才得以了却夙愿。至今,我时时翻阅,常常悦读,爱之甚欢,手不释卷。

及今,被管控在家,无法游走室外,只能以看书读报写作为涯,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故所,孙儿总结出我的生活规律,就是四个字:“吃、睡、写、玩”。何为这四字呢?吃,即吃喝。睡,即睡眠。写,即写作,玩,即游玩电子游戏,有时看书读报写作疲倦了,就在网上打几盘斗地主的游戏,放松一下脑筋。孙儿这种高度概括的结论,令我哭笑不得,但是,却甚为准确而形象。

疫情开始到今天,我与儿子媳妇孙儿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过面了。虽然,通过视频打过一两回照面,但是,却没有亲眼目睹,很是想念。看到视频里的孙儿,活奔乱跳,天真可爱,不停地呼唤爷爷奶奶,让我的心也热乎起来,感觉到含饴弄孙的幸福和快乐。

竭诚感谢诚斋先生的《山云》,让我又一次获得欣赏先生诗歌的机会。并涂抹了如上的些许文字,供诸位点评,乃至哂笑。

今天是马克思诞辰204周年的纪念日,也是我于1963年书写日记的起始日。本文,就作为我个人献礼马克思和他所创立的主义的一点心意,不知可否?

202255174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五一感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