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西山管送迎——杨诗欣赏之七
标签:
文化 |
杨万里先生有一首《归自豫章,复过西山》的小诗,诗曰:“一眼苕花十里明,忽疑九月雪中行。我行莫笑无驺从,自有西山管送迎。”
诗题之中的豫章,即现今江西省的省会南昌市。历史上,南昌数易其名,别名诸多。汉代、三国称豫章,唐代称洪州,宋代称隆兴,明代定名为南昌。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设市。
西山,又名飞鸿山,现名逍遥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道教圣地,也是举世瞩目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位于南昌市新建区西部三十公里处西山山脉的中段。
西山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倚靠鄱阳湖西南岸,北与庐山对峙。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山势嵯峨,层峦叠翠,四时秀色,气候宜人。它以峰峦之旖旎,溪流之蜿蜒,谷壑之幽深,岩石之突兀,云雾之缠绕,风光之掩映,组成了梅岭的“翠、幽、俊、奇”的特色,素有“小庐山”之称。梅岭的景色特别秀美。有翠岩禅寺、天宁古寺、紫阳宫、洪崖丹井、洗药湖、长春湖、皇姑慕、主峰、狮子峰、方志敏烈士墓等景区。西山还有江南最大的“飞来峰”,一峰飞来天下奇,秀色可掬羡煞人。
西山是中国古典音乐起源处之一,也是道教名山,为宋元时期的道教净明宗的发祥地。人称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的第十二小洞天(曰“天柱宝极玄天洞”)和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三十八福地。西山的万寿宫为道教发展历史上的著名庙观。
诗中的驺,古代指的是,给王公贵族驾驶车马的驭手。苕花,又叫芦花。为禾本科植物芦苇,也是一味中草药。
该诗的第一句,“一眼苕花十里明”,说的是,诗人远足十里,眼睛所及之处,皆是白茫茫的一片芦花,非常鲜明。当然,诗中说的“十里”,不是确准之数,而是估计之数。可能,实际的里程不止“十里”之遥。说明此地无处不飞花,俨然成为芦花的海洋。人在芦花丛里行,芦花掩身不见人。
第二句,“忽疑九月雪中行”,这种芦花荡漾的景致,无异于腊月里的雪花飘扬,漫天飞白,满地铺银。然而。其时,才不过是农历九月,相当于公历的十月,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位于北温带的南昌地区,何来秋雪呢?可能是诗人的视觉错位,疑将芦花当成雪花了,似乎,诗人自己在雪地里踽踽行走,几成一个雪人了。这一切,充分证明了当地芦花盛开时的场面之浩大和壮观,绝非一般的芦苇荡里花絮的轻飞曼舞。
第三句,“我行莫笑无驺从”,诗人走在这样的芦花丛中,既无旅伴,也无驭手,孤零零地无言独行,心情是似乎有点沮丧和孤寂。尽管如此,诗人还是祈求别人,千万勿要嘲笑自己的孤苦伶仃,落魄潦倒。
第四句,“自有西山管送迎”,虽然,诗人没有亲密的伙伴和笃实的随从,但是,却有那座巍巍的西山,陪着诗人慢慢地前行。每当,诗人看到西山郁郁葱葱的景色,便赏析悦目、心旷神怡,胸襟为之冁然,眼界为之开阔。一路的劳顿和辛苦,随即烟消云散了,化为继续奔波跋涉的动力。因为,诗人有着西山这个忠贞不二的朋友,形影不离地相伴而行,解除了诗人旅途中暂时的落寞和清冷。这里,诗人采用了拟人化的比兴手法,将西山比作一位挚友良朋,西山能够无言而倾情地伴随着诗人,缓缓地走向远方,渐渐地消失于夕阳里。
2022年4月22日17时30分

加载中…